盤踞山頭的城堡已殘破,十字軍早已消失殆盡,只剩看似猛烈的烏雲還蓄勢待發!
Madaba(瑪達巴、馬大巴)在聖經舊約時代稱「米底巴」,摩西升天前將帶領以色列人回應許之地的任務交給約書亞,約書亞率軍攻佔迦南美地(應許之地),以色列人中的呂便支派分得此地。西元前二世紀,亞們人佔領了米底巴,西元六世紀,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引入馬賽克藝術,米底巴從此成為馬賽克藝術之城,有了「馬賽克之城(The City of Mosaics)」的稱號。
街道兩旁的房舍有的殘破,有的廢棄,約旦總有種蕭瑟、頹敗的感覺。
最初的聖.喬治東正教教堂/希臘正教教堂(Greek Orthodox Church of St. George's Church)建於西元五世紀,目前所見的教堂於西元1896年開始重建。聖.喬治原為羅馬騎兵軍官,因試圖阻止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對基督徒的迫害,於西元303年殉教。但自從西元313西元年君士坦丁大帝重建羅馬帝國國內宗教和平後(立基督教為國教),東西各國都熱烈地崇敬聖.喬治。西元494年,喬治被教宗哲拉修一世封聖。
但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為何會在西元313年立基督教為國教呢?相傳西元312年,來自約克(英格蘭中部)的君士坦丁為了與馬克森堤角逐地位,君士坦丁夢到主耶穌給的指示——軍旗、軍服繡上十字架必能凱旋,他依指示,最終登上帝位。可能因為如此,他才會於西元313年下令基督教為合法宗教,並立為國教。後來在西元11~13世紀發生的「十字軍東征」也可能有類似意涵,希望能一舉成功,可惜天不從人願!
教堂入口
小巧的教堂掛滿了馬賽克拼貼畫,柱壁也畫有聖像,有點讓人眼花撩亂!主壇前用木樁及紅繩圍住的限制區域就是馬賽克拼貼的地圖。
不大的主壇也滿是聖像畫
(上)主壇上方的壁畫是耶穌復活的意象。 (下)主壇木門上有大天使向聖母報喜圖,下面是四位福音書作者(馬太、馬可、路加、約翰)。
我知道這座教堂最響鐺鐺的是地上的那幅馬賽克鑲嵌中東地圖,但看見壁上掛滿的馬賽克拼貼畫又讓我啟動了「快拍模式」,但還是有所遺漏!
大小不一、規格各異的拼貼畫讓教堂內部感覺很紊亂、擁擠。
雖然這座教堂名為「聖.喬治教堂」,但壁上的畫卻多為聖母聖子及耶穌生平事蹟的圖案。
下圖左邊壁上的羅馬士兵不知是不是聖.喬治?
在進入教堂參觀前,我們有先觀賞中文版的地圖解說影片,以免大家看無。(但其實最後還是只認得一些重點!)
教堂內部地上有幅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馬賽克鑲嵌中東地圖,該地圖約完成於西元560年,原本長約25公尺,寬約5公尺,至少由230萬塊馬賽克彩石拼貼而成,涵蓋了從北部的腓尼基城到南部的埃及;從西部的地中海一直到東部的阿拉伯沙漠,聖城耶路撒冷放在中心位置。它準確無誤地標出了西元六世紀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等古巴勒斯坦和埃及城市以及河流、海洋的位置與地形特徵,明確標示出超過150個地點,描繪了魚逆流而上、不入死海的情景, 但如今只剩15公尺長,3公尺寬可供人欣賞。
地圖上較顯著的就是耶路撒冷列柱大道
摩西帶領二百萬以色列人出埃及,在越過紅海後登上的西奈山。
死海鹽分極高,除細菌外無生物可存活,地圖詳細描繪出魚在約旦河中逆流而上、逃離死海。
「聖.喬治騎馬屠龍」的故事:
利比亞沼澤地住著一隻惡龍,而這水泉是城裡唯一的水源,市民為了取用水,每天都把兩頭綿羊獻祭給惡龍。最後羊都被吃完了,只好用活人來替代,每天抽籤決定犧牲者。有一天,當地酋長的女兒被抽中,當少女走近水源,正要被惡龍吞食時,聖.喬治即時趕到,提起利矛對抗惡龍,用十字架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最後用腰帶把惡龍束縛牽到城裡,他對眾人說:「如果城裡的所有市民都願意皈依基督教,我就把這條惡龍殺了。」市民們被他的義舉感化,全都改信天主。
聖.喬治屠龍(聖.喬治救少女)有消滅獸性的壓迫者和拯救無防禦者的概念,傳達了保護弱者、對抗侵略者、犧牲成就聖潔的精神。
其實在進入教堂的右手邊有幅「聖.喬治騎馬屠龍」的畫作,但我被滿堂的馬賽克拼貼畫迷惑,還有地上最重要的馬賽克地圖,以致我完全忽略了這幅有重要涵義的畫作,在整理照片時才意外發現它的蹤影,它就位於下圖左邊的牆上。
步出教堂,在前往餐廳的路上有不少販賣紀念品的店鋪。
路邊攤竟意外地發現貓頭鷹製品
餐廳的上下顛倒飯很噱頭,其實就是燉飯,很合我的口味。
熱氣蒸騰的燉飯佐以雞肉、馬鈴薯、黃花椰菜及紅蘿蔔,色香味俱全,但我們一行十八人(含領隊、導遊,司機)還是吃不完!
瞧瞧我們領隊妹妹Oreo準備清盤的模樣~~
吃完午餐,前往今日的最後一站——卡拉克城堡。約旦算是地廣人稀的國家,全國不僅缺水,同時也缺乏石油之類的自然礦產,每年進口約為出口的3倍,國家經濟實屬困難,人民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橄欖油可能是他們農產的最大宗
卡拉克城堡座落在山頭,我們的大型遊覽車在蜿蜒曲折又狹窄的巷弄一路爬升,司機時而摧油門上坡、時而急煞轉彎,看得我驚心動魄,路旁居民倒像在看戲一樣悠閒!參觀卡拉克城堡只要第納爾二元(JOD 2.-),相當於台幣約90元 ,若持有Jordan Pass則免費。
卡拉克城堡(Al Karak Castle)海拔約900公尺,自古就是一座堡壘,最初是在西元105年由羅馬人所建,今日所見的規模約可追溯到西元十二世紀由十字軍所建,整個城堡基本上就是一座石頭迷宮。一般認為此地即《聖經》中所提及的「摩押的吉珥」。
剛剛一路跟隨的藍天白雲離開了,只留下一整片散不去的濃雲,不知是不是因為地勢高,一下車就感受到低溫的襲擊,冷風呼呼吹,讓每個人都縮起了脖子。
城堡是以岩層做為基石,幾乎是此地的制高點。
城堡的護城河早已乾枯,原本可通行及收起的橋板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固定的鐵橋。
城堡主體上的細長孔洞是防禦性極強的建築工事,城堡裡的人可輕易看見入侵的敵軍,方便只將槍口伸出瞄準敵軍,而敵軍卻難以反擊。 整個卡拉克城堡分為三層,從上層的防禦工事到中層的教堂、宮殿甚至到下層的地下通道,規畫相當完整,可以儲存大量的存糧和容納不少軍民。
不見天日的通道中有很多房間,印象中有看到廚房、臥室及監牢。
這裏真的很像迷宮,雖然我們沒有走遍,但彷彿沒跟緊的話,在下一個轉彎處就會被遺棄。我一直記得這裡的氣溫很低、風勢很大,雖然我全身包緊緊,圍巾、帽子、口罩都用上了,但還是不停哆嗦,導遊、領隊在解說什麼全無法進入我的腦殼!!
天空陽光乍現,站在山頭的視野很遼闊,漂亮谷地一覽無遺!
我們又回到了護城河入口,約旦國旗在境內很常看到,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也常在街道上及家家戶戶門口前掛的「青天白日滿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