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前的貿易重鎮,如今是全球新七大奇景之一。現代人驚嘆於古人的偉大工藝,推敲絕世建築的真實用途,猜想生活其中的流金歲月。屹立二千多年的神秘,即使天搖地動、不見天日,仍無法抹剎其耀眼光芒!
昨晚已入住佩特拉附近的飯店,但因時間太晚,沒欣賞附近的景緻,趁用完早餐的一點空餘,逛逛飯店周遭。
看起來真的是一片貧瘠的砂礫地,遠方的粉色小丘像其他星球的地景。
在一片乾涸景色中的藍色泳池很突兀,是荒漠的綠洲嗎?應該是我們無緣進入的藍色星球!
08:25我們已到佩特拉古城的遊客中心,遊客人數看起來還不算太多,廣場周圍很多商店。
我們的票價J.D 50.(約台幣2250.)包含一段騎馬體驗及晚上入園的門票,但當晚並不是佩特拉之夜的時間,所以應該也用不著 over night。
從遊客中心出發沒五分鐘就是馬隊的起點,雖然我不是第一次騎馬,但我對「騎動物」這件事,實在有不少恐懼感,因為我完全無法掌控該動物,如果發生什麼事,我逃也逃不掉,最後有可能以摔在地作終。
別懷疑,在馬背上就是搖晃得如此劇烈(但有漸入佳境),而且馬兒不知為何突然逕自小跑步起來,害我發出一陣驚恐的怪叫,我能不scared?這下更加深了我對「騎動物」的恐怖經驗!
朋友突然自後面超馬,是有其他地方趕著去嗎?
兩千多年前,進入古城的唯一通道是人行道右側石頭中的洞口,隱密又狹小的入口,讓古城不容易被發現與攻打。當地信仰認為這些巨岩是山神 Dushara 的化身,所以稱為「Djinn Blocks(巨靈石)」,護衛這整個地域的安全。對面是方尖碑陵寢(Obelisk Tomb)。
我們在方尖碑墓前定點拍照(馬伕幫我們拍),當時沒注意是以方尖碑墓為背景,因為我只專注在「不要從馬背上掉下來」。
前面就是馬隊的終點,我的馬伕在我下馬後一直追著我要小費,其實我們在上馬前就已經一起給小費(美金五元)了,但他卻堅持了五秒鐘,甚至說了一些言不由衷的好聽話,但我堅決地微笑回絕,因導遊行前已提醒我們馬伕會有這樣的舉動。朋友說她的馬伕只說了一次就放棄了,十分鐘就有美金五元小費已屬不斐,再加上我還受了一驚,我的年輕小胖哥可是挺有毅力的,真是折騰人的五秒鐘!
之前已在《創世記》談到,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有一對雙胞胎——以掃和雅各。哥哥以掃為了一碗紅湯,竟把長子的名分讓給了弟弟,雅各在父親臨終前用計得到了父親的祝福,從此兄弟反目成仇。雖然二十年後兩人重逢和解,雅各轉去迦南,以掃回到以東,故以東人就是哥哥以掃的後代。之後《出埃及記》又提到,當雅各的子孫(以色列人)由摩西帶領出埃及時欲借道以東地返回應許之地——迦南,不料同根生的以東人卻拒絕借境,致使以色列人在曠野繞行四十年才得以返回迦南。更有甚者,西元前六世紀,以東人竟協助巴比倫人佔領以色列的聖城——耶路撒冷。也許正因如此,以東人受到上帝的詛咒,最後以東城邑毀於巴比倫之手,以東人所剩無幾,隨後而來的是納巴泰人,繼而是羅馬人。在羅馬帝國退場後,以東地便淪為荒場,逐漸被世人所遺忘。
正當我們興奮地拍來拍去的當下,有位婦人笑嘻嘻的說要幫我們倆拍照,之後當然要簡單寒暄一下,當這位德國人得知我們是台灣人後,她高興地點點頭說著「Taiwan~Taiwan is good!」,但我們仍不知她有沒有搞懂「Taiwan」。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是位快樂的德國婦人!
蛇道(The Siq)入口的路標
蛇道口左上方的岩石形狀有點像狗頭,其在對面岩石上的影子竟然像兔子,漫步在這些奇岩怪石叢林裏要發揮想像力才會更加愉快!
佩特拉在舊約聖經名為「塞拉」,何珥山上有摩西哥哥——亞倫的紀念碑。摩西登西奈山領受十誡的40天之中,亞倫竟隨百姓膜拜起邪神,悖逆了上帝耶和華。為此亞倫在何珥山山頂歸祖,無緣見應許之地——迦南。
供遊客拍照或合影的羅馬士兵站在隱約可見的岩壁石雕遺跡前,兩側色彩斑斕的山壁最高可達100公尺。
左側有明顯的引水渠道遺跡,納巴泰人利用每年只有二~三次的大洪水,將大水引入儲水槽、蓄水池供居民全年使用,甚至可以將水源賣給來這裡交易的駱駝商隊。「以東」意指紅色,故以東地也就是紅色的土地,佩特拉繽紛的岩石是本地特有,所以又有「玫瑰石頭城」及「玫瑰之城」的雅號。
西元前二世紀,以東人被納巴泰人(Nabataeans)所取代,納巴泰王國因佔領廣大的陸路貿易路線而開始興盛發展,掌控範圍北至敘利亞大馬士革、南到紅海沿岸、西往加薩走廊、東抵波斯灣沙漠,所以該王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相當富裕。直到羅馬帝國興起,納巴泰王國最後一任國王 Rabbel II 與羅馬達成協議,只要羅馬不用武力侵略,在他死後納巴泰王國將併入羅馬帝國。於是在西元106年,佩特拉被羅馬帝國和平併吞,之後羅馬人在佩特拉大量修建建築,致使佩特拉保有大量的羅馬遺跡。佩特拉的希臘文(petrus)為岩石之意,也就是指此城是由岩石中鑿出。但西元363年的一場大地震摧毀了一半的建物,於是大部分的人遷出佩特拉。不料西元551年又再一次大地震,這次讓佩特拉的建築和供水系統幾乎全毀。從此,佩特拉幾乎成為空城,逐漸被世人遺忘。直到西元1812年才被瑞士探險家——博克哈(Johann Ludwig Burckhardt)喬裝成穆斯林聖者進入這裡,佩特拉才有機會重新被外界認識。
蛇道中常有奔馳的馬車,好在馬車轆轆很大聲,大家也都會互相提醒,否則被馬車撞上可不是有趣的事!
繽紛岩壁在陽光的照射下一片金黃,彷彿是一座金山!
岩壁上常可見類似偶像的浮雕,雖然嚴重風化受損,但還是可憑肉眼看出。
蛇道中的這塊巨岩,相傳是納巴泰人所敬拜異神——Dushara(和酒廊)——的祭壇,在希臘時代,他與宙斯相提並論,因為他是納巴泰人的萬神之首。Dushara(山之王)是阿拉伯的一位神祇,Madain Saleh(古代地域名稱)的守護神,他同時也是命運女神Manat的兒子。
導遊摩西指給我們看「小丑魚尼莫」的岩石,還真的非常神似!
尼莫的正面是大象,但這就有一點點牽強了~~
旁邊還有一塊正在張嘴打哈欠的岩石,好可愛!
這片岩壁泛著紫色,中間的石雕也隱約可見偶像浮雕。
導遊摩西所站之處是駱駝商隊的大型石雕,可惜現在只剩殘餘的一小部分,他手指的地方是駱駝前腳的部分。
走到下圖的蛇道口前,導遊摩西要我們閉上雙眼,一個搭著一個的肩膀繼續前行,直到他讓我們張開眼睛。
雖然行前已在網路及書上看過這不可思議的建築,但親眼目睹時,還是驚豔的「哇~~~」了一聲,好像除了這聲讚嘆,再也沒別的了!遊客人數超出想像,好在我趕緊找到了一處高地,如此才能避開大量人群。遊客中心到阿爾卡茲尼神殿約二公里,馬隊行800公尺,蛇道步行1200公尺。
阿爾卡茲尼神殿(Al-Khazneh)又稱卡茲尼寶藏塔(Khazneh Faron),高約四十公尺、寬約三十公尺的神殿呈現羅馬的建築風格,完全是納巴泰人由上而下從天然岩壁中雕鑿而成,上層依稀可見古時女人國亞馬遜的女戰士浮雕。亞馬遜女人國全國都是女性,從小接受軍事訓練,個個驍勇善戰,因而國力十分強大。西元2003年考古團隊發現了寶藏塔下方的古墓,因而重新定義寶藏塔為 King Areta III 的墳墓,也就是納巴泰國王的陵寢。目前已挖掘出四座墓室、11具人類遺骸和西元一世紀的文物。下層的六根列柱於二十世紀修復完成,尚可見新舊的差異。
十九世紀英國畫家 David Roberts 手繪阿爾卡茲尼神殿殘破的樣貌
相傳埃及法老王追逐以色列人時把寶物藏在這裡,所以才有了「寶藏塔」的稱號,貝都因人相信頂端的圓球裡藏有珍寶,所以拿槍射擊,最後沒有找到寶藏,只留下被嚴重破壞的圓球和雕像。
寶藏塔前有騎駱駝的生意,雖然看似乖巧的駱駝很習慣人群,但我除了拍照,其餘時間還是保持一定的距離。好萊塢電影《法櫃奇兵》的男主角就是在阿爾卡茲尼神殿裏尋獲約櫃(法櫃),也就是摩西從西奈山帶回的十誡石板存放的箱子,當然這只是電影的一個故事噱頭!
遊客、小販、駱駝全擠在神殿前的廣場,不同語言中夾雜著駱駝的低吼聲,彷彿又回到了二千多年前那繁盛的時代!
離開了最熱鬧的阿爾卡茲尼神殿,我們繼續前往園區裡的餐廳,沿途看到很多供遊客騎乘的驢子,但印象中原本很可愛的小毛驢幾乎都像患了憂鬱症,隻隻都面壁不見人,不知為何讓人看了好不忍,每種生靈應該都有著某種程度的相同感覺,我想牠們一定很不愉快吧!
納巴泰人對於陵寢非常重視,他們相信人死後會上天堂,而墓穴門上雕刻的階梯可以幫助亡者到達天堂。有錢有權勢的人,墓穴就越大越豪華,想來這一定是達官貴族吧!好多遊客見洞就鑽,我覺得隨便進入別人的墓穴似乎有點不禮貌,而且有點恐怖!
又見倆倆相對的驢子,還是一樣的憂鬱,可以感覺到牠們對人的害怕與不信任,我在牠們周圍轉了一會,牠們動都沒動一下,眼神死命地盯著地上,完全無法與牠們眼神交會。
這是沿途攬客的駝伕,駱駝看起來不像小毛驢這樣憂慮,也許只在平地載客對駱駝來說是件輕鬆的差事。
墓牆街(Street of Facades)大大小小加起來超過40個洞穴屋,其中大部份是墓穴,只要上方有階梯狀的裝飾就是墓穴,通往天堂的階梯。
墓牆街旁邊就是羅馬劇場(Theatre),羅馬劇場也是由上而下自岩石中鑿出階梯的建築,大約在西元前100年由納巴泰人所建造,約可容納三千人。西元106年被羅馬帝國併吞後,羅馬人擴大了劇場的規模,最高約可容納八千五百人,同時加蓋了一面舞台牆。可惜目前劇場遺跡禁止入內參觀,我無法完成爬第三座羅馬劇場的願望!
佩特拉的甕墓(Chris Yunker)是圓形劇場北面的四座皇家陵墓中的第一座,它的內牆上還刻有“基督救世主”的銘文。
西元106年佩特拉併入羅馬帝國後,羅馬人將柱廊大街(Colonnaded Street)鋪設為石頭大道。道路兩側各有一排圓柱,柱後是商店街,這裡是當時的要道,也就是佩特拉的市中心與市集所在地。小毛驢與我在柱廊大街相遇,縱使沒有主人在側,小毛驢還是低頭默默走往該去的地方,遇到人似乎就會閃避,讓人心疼!
這應該是大神殿(Great Temple)的遺跡,上方有蠻大片的遺跡可看,可惜我們只是路過,回程時也沒往上瞧瞧。
Temenos Gate(坦密諾斯門),temenos 的概念出現在古代是作為崇拜神靈的區域,主要用途是與日常生活空間作區隔,而其他用途則指向古代城市發展中作為保護區的區域。
整個園區目前有八條步道:1.Main Trail(8公里);2.Al-Khubtha Trail(3.5公里);3.High Place of Sacrifice Trail(3公里);4.Ad-Deir(Monastery)Trail(2.5公里);5.Umm Al-Biyara Trail(4公里);6.Jabal Haroun Trail(7.5公里);7.Sabra Trail(10公里);8.Al-Madras Trail(1.5公里)。
用完可口午餐後,我們於12:44開始探索 Ad-Deir(Monastery)Trail。有些自由行的旅人會選擇在佩特拉待上三天,希望將所有步道一網打盡,由於我們只待一天,所以一定選擇最有名的修道院步道。
步道沿途也有不少洞穴,粉紅色的聳天岩壁搭配藍天白雲剎是好看,真是隨便拍隨便美!由於時值冬末,所以千萬別被驕陽所欺騙,氣溫還是頗低,山風吹起來也還是冷颼颼,建議以洋蔥式穿法為優,方便加減衣服。
縱使小毛驢踩著輕快的步伐,噠噠蹄聲很清脆,但壯闊的景色要慢慢看,騎乘驢子很難專注四周的風景,而且我個人覺得風險不小,驢子上下石梯會比人用腳來的安穩嗎?
怎麼看我都覺得很驚險,萬一蹄子打滑,除了直接碰撞岩石外,還可能被驢子壓傷,後果一定很慘!
沿途有不少攤販,很難說這樣是否有礙觀瞻!
這二位大隻佬也騎驢上山,小毛驢看起來都快被他們壓扁了,難怪小毛驢匹匹憂鬱,每天需幾趟的上下山才算達成業績?在我看來,這根本是血汗工廠,有虐待動物之嫌!
遊牧民族貝都因人在山上放牧羊隻,小孩抓小羊,真的很像 discovery 頻道裡會出現的畫面!(可惜當時是超廣角,無法拉近!)
國旗飄飄,看來約旦人還挺愛國的~~
噠噠驢蹄聲自身後來,我趕緊讓路,看著牠們走在平滑的岩塊上,真的讓人擔心,我一邊拍一邊小心注意,萬一發生意外,我要往哪個方向逃。
「步行」是欣賞絕美風景的唯一途徑,體力不支就休息喘口氣,慢慢走、分段走一定可以完成。我認為來到佩特拉絕不能只到阿爾卡茲尼神殿,真正壯闊的天然景緻隱身在步道中,能走多遠都好,每一步都是不同的視野!
即使驢伕不在身邊,認命的小毛驢也知道該往哪走。(突然好懷念史瑞克電影中那隻瘋瘋癲癲的 Donkey!)
等待載客下山的馬,馬、騾在此較少,小毛驢佔多數。
眼前突然出現一大塊平地,我們搞不清狀況的東張西望,完全不知道已抵達終點。2.5 公里的修道院步道約花了五十分鐘。
突然右後一望才「哇~~」了一聲,在佩特拉我經常受驚——被美景所震攝。
阿拉伯文Ad-Deir意為修道院,大約於西元一世紀由納巴泰人所建造,寬約50公尺,高約45公尺,規模比卡茲尼神殿還大。最初是從岩石上雕鑿作為納巴泰國王的墓地,後來考古學家從大殿牆面上刻劃的十字架推斷,這裡在拜占庭時期曾被當作教堂使用,最後才被稱為修道院。
我們隨後攀爬至修道院對面的高地,剛好可愛領隊Oreo也在這時抵達與我們會合。
下圖右邊就是步道終點,如果一直往前看,真的會在第一時間錯過修道院。
修道院門面雕飾不如卡茲尼神殿華麗,只有簡單的造型,但因位處山頂,我覺得更加壯觀氣派,可看性完全不輸卡茲尼神殿。
我們玩起網美照及一二三跳的把戲,結果有人扭到腳踝~~
待了將近一小時,我們才不捨的離開,臨前最後一眼,這也是剛到時該有的第一眼!
回程細看女兒宮神殿(The Temple of Qasr Al-Bint),神殿高約23公尺,是當地唯一一座磚造建築,在當時只有祭司和達官顯要可以進入參拜。
Royal Tomb(皇家墓穴)在另一條步道上,我們只能遠遠地望見。
忽見岩壁頂有一小人影,下面的岩石造型很像魚骨(我自己以為啦~)。
拉近一看,果然藝高人膽大,他戴著耳機,一副輕鬆自在的模樣,應該是在享受著君臨天下之感吧!他好像發現我在拍他,突然起身離開了,看著他在奇岩怪石上踏著輕快的腳步,真讓我直冒冷汗!
又回到蛇道口,阿爾卡茲尼神殿前的人潮稍減,我們也要趕在集合時間(五點)前回到遊客中心。
隱身峽谷裂縫中的阿爾卡茲尼神殿,讓我再瞧您最後一眼!
終於返回蛇道口(馬隊終點),還剩最後800公尺,我的雙腿已有疲累之感,看到馬車有股乘坐的衝動!
回程終於仔仔細細地拍了方尖碑墓。當初在選擇行程時,我堅持要在佩特拉待一整天,很多行程是只停留三~四個小時,也就是參觀阿爾卡茲尼神殿後就返回,甚至有旅行社的文宣寫著「需爬九百多層階梯的山頂修道院,其參觀價值亦遠不如蛇道及卡茲尼神殿。」我覺得這實在太過偏頗,但我想這是一種商業策略。「都這麼遠來一趟了,怎能只停留幾小時!」這是我當時簡單的想法,還好我相信了我的直覺,「修道院步道」讓喜愛戶外活動的我真是大開眼界也大呼過癮,雖然最後筋疲力竭!我想這一整天的佩特拉之旅會在我記憶裡存在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