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曾說:『命運來敲門的聲音就是這樣的』,因此這首交響曲才會被命名為『命運』。但這只是標題而已,並非此交響曲之真髓。

 1962盲母 《盲母》柯錫杰 攝

交響曲一開始四個急促又迫切的音符,重複不斷地緊扣人心弦,讓人不由自主地向上升騰,升向無垠的廣闊天際,“穿越黑暗迎向光明”是 Beethoven 一生的創作理念。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總長約 33 分鐘。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版(Allegro con brio),奏鳴曲形式。傳統的奏鳴曲式,是貝多芬從他的古典樂派老師海頓及莫札特那裏所繼承而來。開頭戲劇性的強奏吸引了聽者的注意力。首先是急奏的第一主題,跟著的四小節不停地模仿了主題節奏,形成了一個旋律。置有對照性的二個主題,這是柔和緩慢的第二主題,表示不能逃避的殘酷命運以向命運挑戰的「精神力量」,這兩個主題先後出現,情趣相反。結束句又顯得精神歡愉,發展部夾雜著喘息聲,再現部重複著第一主題。最後一支雙簧管在曠野中獨白,這是無用的求饒,然而在無用哀求後的鞭策竟更加強烈。

  

 

第二樂章:流暢的行版(Andante con molto),變奏曲形式。以性格的主題(Theme)為首之自由變奏形式,溫柔中帶著嘆息。整個樂章有六段變奏。第二變奏是根據新的樂念而擴大,是讚美與安慰、希望與和平的樂章。優美的第四變奏,一開始是英雄風格氣魄的展現,接著轉為木管群的田園風格。感傷浪漫的第五變奏。第六變奏由明亮開闊為始卻以嘆息作結。

  

 

第三樂章:快版(Allegro),詼諧曲形式。是一個嚴肅、陰暗、恐怖的樂章,一開始就有嘆息音形。A 段主題表現陰森、詭異及可怕的氛圍,B 段卻是英雄式的音樂。A、B 主題輪流交替意味著人生本來就是逆境、順境交替出現。之後由大提琴獨奏展現群魔亂舞的可怕到逐見曙光,最後大放光明。「撥弦」是帶有神秘感的低姿態。結束句就像一條隧道,是入地獄或上天堂的關鍵,掙扎的音樂帶有視覺的聯想───在漆黑的隧道內有光芒漸漸透進黑暗中,最終衝出黑暗見到光明一片。描述勇於向命運對抗的人類雄姿,從最弱音向最強音的「勝利之感動」突入。 

  

 

第四樂章:快版(Allegro),奏鳴曲形式。第三樂章到第四樂章這種無間斷的演奏方式,義大利文稱為 ATTACCA。該樂章有著所向披靡的能量和慶祝勝利的歡騰,勝利終於到來但依舊小心謹慎地前行。全部管絃樂高奏壓倒性的生命感與戰勝命運的勝利凱旋歌,洋溢著欣喜的情調。其間有一段命運主題的重現,但卻以較弱的音量奏出,暗示這一陰鬱的主題已經成爲過去。

  

 

Beethoven 將四音的「命運動機」廣泛地運用在曲中,不僅在第一樂章中,接下的三個樂章也都曾出現過,甚至第三樂章幾乎通篇都是。這種一個動機貫穿全曲的創作手法,在《命運》之前是從沒人使用過的。命運動機的三短音一長音,剛好跟摩斯密碼中的「V」字的節奏一樣,也就是英文的「勝利」(victory)的縮寫。這戰勝命運的密碼也是造成《命運》在二戰後更常為人演出的原因。

 

《命運》交響曲於 1808 年 12 月 22 日首演於維也納劇院 (Theater an der Wien) ,由 Beethoven 親自指揮。《命運》交響曲以持續不斷的奮鬥為始,最後勝利和光明戰勝了黑暗,正是 Beethoven 不向逆流屈服(耳疾)、英雄式的代表作品。Beethoven 在給朋友的信中寫到:「當命運找上門時,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決不讓它把我擊倒!」再沒有比耳聾這種疾病發生於音樂家的惡作劇更殘酷了,但 Beethoven 承受了這殘酷的事實而不低頭,以無比的力量與命運抗爭,表現了大仁大智大勇的精神。聽眾也應具備此種不畏困難的觀念來傾聽此首交響曲,才能被音樂真正地感動,也才能更接近此音樂的真正精神。

arrow
arrow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