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顱在高處默默俯瞰著每個旅人,是看顧、是監視還是不得不的無奈,大自然的美麗與哀愁深不可測!

桃園白石山.jpg

打鐵寮古道入口有民宅停車場,車位不少,「停車須知」很清楚,有廁所供遊客使用。大家一定要記得投錢喔~~

打鐵寮古道停車場 白石山停車場17

7:39自民宅出發,左轉便是打鐵寮古道入口,完全沒時間熱身。

打鐵寮古道1

打鐵寮古道起點——木樁【0/35 打鐵寮古道】,100公尺一根木樁,跟著木樁走可至復興路二段15巷。

打鐵寮古道133

 

打鐵寮古道地圖18

附近山區路線眾多,可長可短,地圖標示非常清楚。最長距離為「五溪縱走路線」:五寮尖山三角點→十三分山→白石山→溪州山→溪州公園岔路,約17公里,甚至還不包含五寮尖登山步道的距離!

打鐵寮古道 白石山19.JPG

7:41抵建橋石碑。古道上有三座著名的古橋——太平橋、濟安橋與東興橋,以及二座建橋紀念碑。紀念碑現在已經字跡斑駁,當時這三座橋是由大溪地方人士募捐而建成,碑上列出捐贈者姓名及金額,建造時間為大正15年(西元1926年),碑身和基座分別用當地的草嶺石和河床砂岩所建。其中東興橋保存最完整,又稱為「百年糯米橋」。

打鐵寮古道 建橋石碑2

 

打鐵寮古道 21

打鐵寮古道原名「更興古道」,至於打鐵寮古道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因為早期大溪一帶山區盛產茶葉、樟腦、木材,古道入口曾設有一家打鐵舖,供入山採集樟腦的腦丁所需要的鐵器,後來生產的鐵器也被用於防範山區生番的威脅。另一種說法是,早期山區原木由此運至平地,伐木工人將木料順著陡坡滑下,木料撞擊山壁發出類似打鐵的聲響,故得「打鐵寮」之名。

打鐵寮古道22

7:43抵濟安橋,木樁【3/35 打鐵寮古道】,路標【舊崗哨 1.02K】。

打鐵寮古道 濟安橋23

濟安橋的鑽石狀石柱

打鐵寮古道 濟安橋3

 

打鐵寮古道 24

就地取材,取溪中鵝卵石鋪成的步道。

打鐵寮古道 25

 

打鐵寮古道 26

7:54因為前兩天的暴雷雨,這段路非常泥濘,木樁【6/35 打鐵寮古道】。

打鐵寮古道 4

 

打鐵寮古道 29

8:00木樁【9/35 打鐵寮古道】,草嶺溪支流一路相伴。

打鐵寮古道 30

8:03抵阿姆(母)伯柑仔店、阿公打鐵店。打鐵寮古道過去為桃園大溪通往復興之間交通的重要樞紐。當時古道上曾有一間雜貨店,由阿姆伯夫婦所經營,店面不大,提供簡便的茶水與補給,好讓往來的旅人得以在此稍作歇息。由於人潮不少,加上食物補給不易,據說老夫婦常提醒客人別吃太多,以免後來的人沒得吃了。但隨古道沒落,柑仔店早已頹圮,僅剩斷垣殘壁等遺跡淹沒於荒草間。路標【舊崗哨 0.17K】。

打鐵寮古道 阿姆伯柑仔店 阿公打鐵店31

 

打鐵寮古道 32

 

打鐵寮古道 33

8:10抵舊崗哨(廢棄崗哨),木樁【12/35 打鐵寮古道】。台灣光復後慈湖陵寢附近地區成為軍事管制區,崗哨是昔日為蔣介石總統在此度假時保護其安全而設立,如今早已撤哨而荒廢了。小休4分鐘。

打鐵寮古道 34

 

打鐵寮古道 舊崗哨5

路線圖標示非常清楚,甚至有再清楚不過的照片,我從沒看過如此友善的路線圖,「此告示牌由桃園市山岳協會施作與維護」,難怪!

打鐵寮古道地圖37

舊崗哨正對面通往草嶺山(H348m)的山徑,感覺也是不少人走的路線。

打鐵寮古道 35

從舊崗哨旁的木棧道前進,木板標示【白石山85分,東興橋45分,木橋40分】。

打鐵寮古道 38

 

打鐵寮古道39

 

打鐵寮古道40

樹上紅標【14/35 打鐵寮古道】

打鐵寮古道 41

8:20抵通往石厝坑山(H572m)的岔路,木樁【15/35 打鐵寮古道】。直行石厝坑山,右轉打鐵寮古道,兩條路線都可抵達白石山。由於白石山有「白石山主稜路線」與「白石山石壁腳路線(大岩壁)」,所以經石厝坑山抵達白石山時就得選擇主稜路線/大岩壁路線下山,當然選擇繞行白石山一圈也行,不過就是多花點時間罷了。我們擇右,經打鐵寮古道上白石山。其實這條路線我沒做功課,更沒來過,完全由經驗十足的領爬大哥決定路線,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跟上大哥腳步⋯⋯

打鐵寮古道 42

 

打鐵寮古道 43

右手邊可遠眺後慈湖

打鐵寮古道 後慈湖44

 

打鐵寮古道 45

草嶺溪支流中有台灣特有種「台灣萍蓬草(Yellow Water Lily)」,溪邊樹上掛有「各位大德古道靈魚請勿抓魚」。

打鐵寮古道 6

 

打鐵寮古道 47

8:36抵石椅戲水區。這塊平緩的小空間感覺是戲水區,因為樹上有吊繩,溪水也觸腳可及。

打鐵寮古道 48

清澈溪水涓涓流,大小綠石戲白絹,蔥鬱濃蔭擋皎陽,蟲鳴鳥叫交響樂,避暑勝地有認證!

桃園五寮尖——白石山

戲水區旁邊就是第二座建橋石碑——東興橋建橋紀念碑,雖然我還沒看見東興橋⋯⋯

打鐵寮古道 建橋石碑122

可能因二天前的暴雷雨導致水位上升,不過有跳石可踏,還不致於弄濕腳。

打鐵寮古道 50

8:42抵岔路,木樁【21/35 打鐵寮古道】,路標【(右)百吉隧道 3K】,直行往白石山,右轉至東興橋。「我們回程可以從這邊上來,你先看看這溪水OK嗎?」大哥問我。我看看右側的溪中有跳石,「應該行吧!」我忐忑地說。直行先去白石山。

打鐵寮古道 51

每個岔路口的路線圖都針對接下來的路徑做詳細說明,如果每座山岳都有如此清楚的指標說明,也許山難/迷路會少一點!

打鐵寮古道地圖52

 

打鐵寮古道 7

8:56抵三岔路口,路標【(左)白石山,(右)百吉隧道】,擇左。

打鐵寮古道 55

9:00抵白石山步道登山口,有塊小空地,有椅子供休息。自登山口上白石山約1.3K,爬升約230m。

白石山步道8

 

白石山步道58

 

白石山步道59

 

白石山步道9

9:20抵大樟樹

白石山步道62

 

打鐵寮古道地圖 白石山地圖63

右線為白石山主稜線,約40分鐘抵白石山;左線為石壁腳(大岩壁)線,約50分鐘抵白石山。擇右,主稜線上山;石壁腳線下山。

白石山步道64

唯一一小段的陡峭拉繩,路程不長,但繩索偏細。

白石山步道65

 

白石山步道66

稜線上有貼心的石鑿腳踏,意外地看起來有點療癒,左邊懸崖有拉繩為界!

白石山稜線67

9:32石壁上有達摩祖師像及「佛」字,不過看起來褪色不少。

白石山稜線68

 

白石山稜線69

視野遼闊,可俯瞰桃園大溪一帶。

白石山步道70

看似危險的稜線,我覺得還算好走,不下雨的話。

白石山稜線71

 

白石山稜線72

 

白石山稜線73

9:38抵白石山紀念章,也是休息區。

白石山稜線74

 

白石山登山記錄蓋章紀念75

大哥打開盒蓋拿出紀念章,我立刻獻上前臂,蓋完後竟一坨黑。「怎麼沒字;一坨黑黑的?」大哥看著成果疑惑地說。當下我也滿頭問號,左看右瞧之後說,「大哥~印章蓋要打開啦」。結果,我就帶著兩個印子回家了,果然很紀念!

白石山登山記錄蓋章紀念10

 

白石山稜線76

 

白石山稜線11

 

白石山稜線79

山稜線有一定的危險性,但登高望遠是它吸引人的地方。白石山的山稜線還算寬,也不會打滑,正常行走應該不至於危險。

白石山稜線12

 

白石山稜線82

 

白石山稜線83

 

白石山稜線84

9:52抵海拔625公尺的白石山,山頂無基石,展望佳。

白石山稜線85

 

白石山稜線 白石山86

9:54巨大砂岩壁上刻有「白石山」,因形似五寮尖的地形,故有「桃園五寮尖」的別稱,但難易度相差十萬八千里!

白石山稜線 白石山87

與五寮尖一樣有繩索可上上下下巨岩,巨岩旁也有山徑可登頂,無需透過拉繩。

白石山稜線 白石山88

換我無拉繩登頂瞧瞧,其實巨岩並不算「巨」,充其量只是大石。

白石山稜線 白石山89

其實我一開始在大石底,只看到「白石」兩個字,直到走到大石頂,才驚訝原來鑿的是「白石山」⋯⋯

桃園五寮尖——白石山

在大石玩了約7分鐘,離開前想認真好好捕捉「白石山」三個字,可惜還是無法,應該要鑿低一點的位置。

白石山稜線 白石山90

10:04抵石臼,休13分鐘。繼續前行是五溪縱走的路線,是我望塵莫及的路線⋯⋯

白石山步道 石臼13

10:17自石臼旁折返下山

白石山步道 石臼93

 

白石山步道14

高聳石壁在眼前展開,蟬鳴聲響側雲霄,令我頓時不捨移動腳步。

 

白石山步道96

剛剛走過的稜線路就是這些數十公尺垂直峭壁的頂端,岩壁腳路只容一人身寬,右邊即是不見底的懸崖,照相千萬小心!

白石山步道 白石山97

 

白石山步道 白石山98

 

白石山步道 白石山99

 

白石山步道100

長約700公尺,高聳垂直數十公尺的峭壁十分壯觀,經板塊運動,從海底抬升所形成,岩石呈現灰白色或紅褐色,石壁上海蝕洞密佈,經長年風化更為顯著,最頂端的骷顱石很傳神,彷彿時時刻刻盯著下面的遊人!

白石山步道 白石山101

 

白石山步道 白石山102

大岩壁路線我花費了不少時間拍照,卻一直無法如實呈現它的壯觀與奇特。

白石山步道 白石山103

 

白石山步道 白石山104

10:49返抵大樟樹

白石山步道105

 

白石山步道106

 

白石山步道107

 

白石山步道108

11:07返抵白石山登山口休息區

白石山步道109

11:09返抵三岔路口,去程從右邊上來,回程直行往百吉隧道方向。

打鐵寮古道110

11:20抵三岔路口。路標【(直)百吉隧道2.4K,(右)舊崗哨1.47K,白石山1.9K】,木樁【27/35 打鐵寮古道】。擇右,經東興橋返回舊崗哨。

打鐵寮古道15

 

打鐵寮古道 114

 

打鐵寮古道115

11:28抵青蛙石(蛙頭石)、東興橋。溪流對岸有非常明顯的蛙頭,但感覺像人為創作⋯⋯

打鐵寮古道 東興橋 青蛙石16

 

打鐵寮古道 東興橋 青蛙石117

據說先人造東興橋時,橋身石材的縫隙是以糯米、紅糖及石灰拌成黏著劑以增加黏度堆砌而成,故又稱為「百年糯米橋」,是台灣目前僅存的幾座糯米橋之一,至今仍然十分堅固。橋下有壺穴,可惜今天水多,無法看清。

打鐵寮古道 東興橋119

 

打鐵寮古道 120

抵達去程途中,大哥於岔路口曾詢問過我的「過溪」。溪水頗高,對岸也有一隊人馬要過溪。所幸有大哥穿雨鞋在溪中協助我安全過溪,感謝!

打鐵寮古道121

11:44返抵石椅戲水區,休息12分鐘。

打鐵寮古道123

12:09返抵石厝坑山岔路口,擇左線。

打鐵寮古道124

 

打鐵寮古道 125

12:16返抵舊崗哨

打鐵寮古道 舊崗哨126

 

打鐵寮古道 127

12:22返抵阿姆(母)伯柑仔店、阿公打鐵店

打鐵寮古道 阿公打鐵店 阿姆伯柑仔店128

 

打鐵寮古道129

12:38溪邊有刷子,大哥雨鞋輕鬆刷洗,我則毫無效率地清洗登山鞋,費時5分鐘。

打鐵寮古道 130

12:43返抵濟安橋

打鐵寮古道 濟安橋131

 

打鐵寮古道 132

12:48返抵民宅停車場。今日行程約10公里,耗時4.5小時(不含休息,含拍照)。

打鐵寮古道停車場134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方珣 的頭像
    方珣

    貓頭鷹的心視界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