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牆承載了三千多年的哀嘆與血淚,上帝的選民——猶太人終於得以返回立身之所,但歷史的傷疤仍在,淚水依舊汩汩,世界的紛亂竟是上帝撒下的種子?

耶路撒冷舊城區 哭牆61

 

巴比倫猶太法典:「十分美麗賜諸世界,一分歸於全世界,九分獨屬耶路撒冷。」猶太教的至聖之所——聖殿山(Temple Mount)在此,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穌完成苦路被釘上十字架,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這裏升上七重天。耶路撒冷是世上唯一被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回教)皆視為聖城的城市。西元1980年約旦申報耶路撒冷舊城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登錄名稱為「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牆(Old City of Jerusalem and its Walls)」,隔年獲得批准。西元1982年約旦又要求將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耶路撒冷(Jerusalm)照希伯來文的解釋,耶路=根基,撒冷=平安,所以耶路撒冷本該是「以平安為根基的城市」,也就是「和平之城」的意思,但似乎事與願違!耶路撒冷在以色列的中心位置,因坐落於海拔860公尺的錫安山,因此也稱為「錫安城」。

 

車行經大衛塔(Tower of David),又稱大衛城堡(The Citadel of David),但它與大衛王卻沒有關係。大衛塔是西元前20年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為保衛耶路撒冷所建造的要塞,西元70年羅馬帝國在攻佔此城時,只有這裡未遭破壞,在十一世紀十字軍時期被重修,於十六世紀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又被當作要塞,加建護城河、吊橋及清真寺等等,現在是耶路撒冷歷史博物館。

耶路撒冷舊城區 大衛塔 大衛城堡12

 

11:50在下車步行即將進入舊城區前,路邊的麵包車攤真的很折磨人,一方面是已到可以進食的時間,另一方面誰叫我是個「麵包控」啊!無論何時看到這張照片都讓我垂涎欲滴,可惜當時沒機會品嚐一番,真是遺憾~~

耶路撒冷舊麵包13

 

自從西元前十世紀,大衛王(King David)在耶路撒冷建城,耶路撒冷就一直是猶太教的信仰中心,所以耶路撒冷也稱為「大衛王的城市」,昔日的聖殿遺蹟——西牆(哭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教徒也視耶路撒冷為聖地,因《聖經》記載,耶穌在這裡受難、埋葬、復活、升天。伊斯蘭教的《可蘭經》記載,西元七世紀初,先知穆罕默德騎馬夜遊耶路撒冷(夜行登霄),並在此登上七重天,故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並在聖殿山上建造了二座清真寺——圓頂岩石寺(Dome of the Rock)及阿克薩清真寺(El Aqsa Mosque)用以紀念穆罕默德。不論基督教、回教(伊斯蘭教)或猶太教都視此城為聖城,所以耶路撒冷真可謂是聖地中的聖地!

現在的耶路撒冷分為新舊兩個城區,目前的城牆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期間(十六世紀)新築的城牆,舊城由顏色淡雅的石灰岩所建,故又有「石頭城」的稱號。舊城區城牆長5公里,高約14公尺,有34座城堡和8座城門。

 

舊城的八座城門:
@大馬士革門(Damascus Gate):又稱大馬色門,因通往敘利亞的大馬士革而得名,猶太人稱「示劍門」,希伯萊語稱「希凱姆門」,阿拉伯語稱「柱之門」。羅馬哈德良皇帝於西元二世紀為紀念佔領耶路撒冷而建。
@新門(New Gate):建於西元1887年,是最高及最新的城門,為了方便基督徒進出基督徒區,還有連結城內的基督教堂和城外的聖母教堂而興建的城門。
@雅法門(Jaffa Gate):又稱約帕門,為通往地中海城市——雅法的主要城門。
@錫安門(Zion Gate):因可通往錫安山而得名,但又因靠近大衛之墓,所以也稱「大衛門」,在十六世紀由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所建造。城門上留有無數彈孔,在在顯示二十世紀以阿戰爭的激烈。
@糞門(Dung Gate):從前因耶路撒冷舊城中的污穢廢物都經由此門運出城外,故而有此不雅的名稱。因名稱不雅,故又音譯為「敦門」。

@金門(Golden Gate):始建於所羅門王時期(西元前十世紀),西元七世紀由大馬士革的伍麥葉王朝改建為拜占庭式。猶太教徒認為彌賽亞(救世主)在世界末日之時將從此門進入,拯救所有的猶太人,然而因為彌賽亞尚未降臨,所以就用石塊砌死了金門,待彌賽亞降世金門就會開。
@獅子門(Lion’s Gate):因門上獅子浮雕而得名,基督徒稱此門為「司提反門」,相傳基督教第一位殉教的聖徒司提反就是在這裡被群眾用石頭砸死了。
@希律門(Herod’s Gate):因誤認希律安提帕的官邸在附近而得名,門上有花朵浮雕,故又稱「花之門」。

舊城區被分為四個區域:穆斯林區、基督徒區、猶太區和亞美尼亞區,亞美尼亞是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

耶路撒冷舊城區 雅法門 約帕門1

 

我們自約帕門(雅法門)進入舊城區,這個繁榮的區域屬基督徒區。

耶路撒冷舊城區 14

 

耶路撒冷舊城區 15

 

這個應是大衛塔(大衛城堡)的一部分

耶路撒冷舊城區 大衛塔16

 

舊城區的街道狹窄、曲折迂迴又起伏不平,加上從世界各地來的朝聖者及觀光客相當多,稍不留神就會迷失在迷宮中,對於年長者是有些挑戰!

耶路撒冷舊城區 2

 

巷弄兩邊商品琳琅滿目,我對這些東西的興趣一向不高。

耶路撒冷舊城區

 

恐怕已存在超過三千年的石板路,行走其上有種莫名的敬畏感,光滑的大石板也許曾有耶穌的足跡!

耶路撒冷舊城區 18

 

牆上清楚標示 Christian Quarter 基督徒區

耶路撒冷舊城區 19

 

耶路撒冷舊城區 20

 

巷弄的盡頭是奧瑪清真寺(Mosque of Omar),當然這是在整理照片時才發現的,網路上大多寫「聖殿山的金頂清真寺又稱奧瑪清真寺」,但我看地圖這裡距離聖殿山有段距離,實應不是金頂清真寺範圍,我個人覺得這是兩座不同的清真寺。拜求達人幫忙解答!

耶路撒冷舊城區 21

 

耶路撒冷舊城區 3

 

耶穌與十二門徒在馬可樓(Cenacle Upper Room)最後晚餐,席間耶穌說:「今晚,你們中間,將有一人會出賣我。」之後一行人來到客西馬尼園(Garden of Gethsemane)禱告,門徒猶大(Judah)隨後出賣了耶穌(與耶穌親嘴),最後耶穌在橄欖山(Mt.of Olives)被反耶穌的撒都該教徒(猶太公會)抓走。他們將耶穌帶到當時掌權的撒都該教的大祭司該亞法(Caiaphas)的府邸,然後才被眾人押送到安東尼亞堡受審。當時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us)駐守於安東尼亞城堡,耶穌被群眾押至城堡請總督判祂死刑,但總督找不出耶穌的罪行,本想判祂無罪,但猶太公會教徒仍舊不肯罷休。最後總督取盆水洗淨雙手對群眾說:「是你們要將他釘十字架,這義人的血,與我無關!」無奈耶穌最後還是被判了釘十字架的死刑。

 

聖墓教堂躍然眼前,人潮擠滿小廣場,實在嚇人,我可愛的團員們在哪裡?導遊領我們自聖墓教堂,也就是苦路最後五站(十~十四)開始逆向走訪苦路,她說這樣是下坡,走起來比較輕鬆,但不是「苦路」嗎?怎麼可以輕鬆體驗!

聖墓教堂(Church of Holy Sepulchre)位於基督徒區,又稱為「復活教堂」。西元326年,羅馬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的母親海倫娜(Helena)為虔誠基督徒,她在此發掘出耶穌的空墳及十字架碎片,因而建造了第一代的教堂,歷時十年完工。但經過七世紀的波斯王朝及十一世紀的埃及王朝的戰火攻擊,最後由十字軍大改造,之後又經歷一次大火,現今的教堂是第三代教堂。十字軍時期的聖墓教堂共有三個門,本來應該要從最右邊的門直接進到各各他,不過現在關閉了,中間的門又封死,剩下最左邊的門,這就是聖墓教堂的入口!(各各他就是指耶穌的十字架被立起來的地方)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22

 

既然已經開始走訪苦路,那還是得先介紹一下苦路。苦路(Via Dolorosa)又稱苦傷道,就是聖子——主耶穌為世人贖罪受難,被羅馬士兵鞭打後一路背著十字架,直到釘上十字架,在十字架上斷氣,被聖徒卸下十字架,最後埋於聖墓為止的一段路。苦路共有14站,始於亞美尼亞要塞,終於聖墓教堂,全長約一公里。
聖墓教堂入口附近的這座藍頂建物叫做法蘭克小禮拜堂(Chapel of the Franks),這裡是各各他紀念點,離地面約4.5公尺。這裡就是苦路第十站,耶穌在這裡被剝去外衣,是當時羅馬的行刑場。這座小禮拜堂並沒對外開放,階梯上坐了不少休息的遊客,可惜沒機會上石階到門口參觀一下。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23

 

目前教堂由很多不同的教派共同管理,又因爲經過多次加蓋與毀壞,內部真的跟迷宮差不多。許多基督徒認為,教堂的所在地即是耶穌被釘死的地方,也就是各各他的所在之處,而且據說耶穌的聖墓也在其中。位於二樓右邊窗外有一把梯子,別誤會是在施工中的木梯,它其實有個專有的名字——不可移動的梯子(Immovable Ladder),已經在這個位置超過200年了。由於當時各個教派對聖墓教堂的所有權爭論不休,為了平息宗教紛爭,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者鄂圖曼三世(Osman III)在西元1757年頒布了皇家公文(Firman),命令耶路撒冷與伯利恆的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徒都必須「維持現狀」(status quo),意思是當時管理權屬誰,那地方就屬於誰,從此不許再繼續爭土地或爭物權。頒布公文那天,剛好希臘正教教會的梯子放在亞美尼亞教派的窗外,為了要「維持現狀」,就只能把梯子留在原地。有趣的是,梯子曾一度失竊,但找回來後又放在同樣的位置,甚至加裝鐵鍊以防再度失竊。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比較像是對「維持現狀」的一種黑色幽默,帶有一點點的諷刺意味!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 苦路 哭牆24.jpg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25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26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27

 

困難地隨人群擠進聖墓教堂,不大又昏暗的空間擠滿了說不同語言的人,完全不見一般教堂給人的靜謐祥和感,倒有點像百貨公司週年慶!聖墓教堂有一座大藍圓頂及一座小藍圓頂,一進入教堂所見的是小藍圓頂。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28

 

緊接的一座狹窄石梯更是驚人,看到領隊、導遊在石梯上的身影著實讓我倒抽一口氣,原來我也要擠上去才行!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29

 

教堂二樓是絕對的金碧輝煌,拱頂的壁畫,還有數不清的油燈自拱頂垂下,別忘了還有一整片黑壓壓的人頭,真是一整個大壓力!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30

 

下圖右邊,人氣較弱的地方,就是苦路的第十一站,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地方。這座屬於羅馬天主教的釘十字架小禮拜堂(Chapel of the Nailing to the Cross),牆上有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畫,也就是羅馬士兵拿釘子穿過耶穌雙手雙腳的地方。當時耶穌看見母親瑪莉亞和門徒約翰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婦人,看,你的兒子。」又對門徒約翰說:「看,你的母親。」從此約翰就接瑪莉亞到自己家裏去侍奉了。耶穌雖為天父之子,但最後仍不忘照顧祂肉身的母親。

這座人氣旺旺、排隊朝拜的是希臘正教的十字架小禮拜堂(Chapel of the Crucifixion),也就是苦路第十二站。釘有耶穌的十字架被高高立起,祂在斷氣前說了一聲:「成了!」頓時天空崩裂,大地撼動,耶穌完成了對人類的救贖。祭壇下岩石上做了記號的地方,據說就是十字架立起來的位置。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 苦路 哭牆31.jpg

 

擁擠狹小又昏暗的空間非常不利於拍照,其實我根本是盲拍,完全不知當時拍下了什麼,整理照片時才隱約看出祭壇下似乎有張耶穌的畫像,據說畫像下用玻璃帷幕保護的地板,仍可看見插耶穌十字架的巨石,信徒們耐心排隊到祭壇前跪下親吻。整座祭壇金光閃閃,狹小的空間是滿滿的金銀色,牆壁用金銀色雕飾,三個雕像穿著銀色衣服,祭壇的燈台是金色,自拱頂垂下的一排油燈也是金銀色,中間是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像,真是精彩絕倫又眼花撩亂的祭壇!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32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 苦路33

 

從二樓的十字架小禮拜堂就可以看到一樓的「膏禮之石」,就是耶穌遺體自十字架取下時放的石板。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 苦路34

 

回到一樓的小藍圓頂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35

 

下面三張照片是「膏禮之石」牆上的一幅巨大的橫幅馬賽克拼貼畫,主題為耶穌受難後被卸下十字架、躺在膏禮石上到進聖墓的過程。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馬賽克36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馬賽克5

 

「膏禮之石」就是苦路第十三站,耶穌自十字架卸下受膏抹的地方,信徒對膏禮石又親又抹又哭泣,但這塊石板似乎是西元十九世紀才換上的,原先的在大火中損壞了!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 苦路

 

白色小亭子是三個瑪莉亞教堂(Church of Three Marys),傳說她們就是站在這裡看耶穌受難。「瑪莉亞」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女性名字,但一般認為這裏指的是耶穌的母親瑪莉亞、抹大拉的瑪莉亞及克洛帕斯瑪莉亞。所以當時若在街上大喊瑪莉亞,大概會有二百位女性回頭?當時的菜市仔名?!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38

 

這個圓頂就是聖墓教堂的大藍圓頂,十二光芒象徵十二使徒。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39

 

十二光芒圓頂下就是耶穌聖墓所在的小神社,也就是苦路第十四站(終點站),小神社外有巨大的燭台、東正教的吊燈及聖徒畫像,小神社裡還有座天使禮拜堂(Chapel of Angels),再往裡面的小房間才是聖墓(Sepulchure),收藏有耶穌的墓碑。聖墓之所,聖墓已空,耶穌復活了。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 苦路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 苦路

 

說實在話,我還是喜歡比較樸實的教堂及祭壇,這麼金光燦燦又熱鬧非凡的教堂很難尋得內心的平靜,再說這不是聖墓嗎?感覺往生者也不得安寧!(我沒有褻瀆之意喔~~)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42

 

教堂裡有很多小教堂、小禮拜堂或小祭壇,通常分屬不同教派(我傻傻分不清),右邊有幅聖母像,左邊則是三幅關於耶穌的受難圖像。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4

 

這塊用巨大玻璃帷幕保護著的岩石就是十字架小禮拜堂的正下方,也就是插耶穌十字架的岩石,岩石有一部分是紅的(可惜沒拍到),據說是耶穌的血。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43

 

宗教的力量不可限量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44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45

 

步出聖墓教堂,開始我們的逆行苦路!

耶路撒冷舊城區 聖墓教堂46

 

苦路第九站,耶穌第三次跌倒的地方,教堂入口處羅馬時代的石製門柱旁就是倒下的地方,現在是東正教教堂。

耶路撒冷舊城區 苦路47

 

耶路撒冷舊城區 苦路48

 

苦路第八站,婦女們為耶穌哭泣,耶穌反而轉身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現在是聖哈拉保斯希臘正教會修道院的牆壁。

耶路撒冷舊城區 苦路49

 

苦路第七站,耶穌第二次跌倒的地方,門後也是座小教堂,這裏真的到處都是教堂或祭壇。

耶路撒冷舊城區 苦路50

 

苦路第六站,少女薇若妮卡(Veronica)用手巾為耶穌擦血汗,手巾上留下耶穌的真容。現在是「薇若妮卡教堂」。

這位仁兄不知何原因就是堅持站在那裡,難道他都沒發現大家都在他對面拍照?是要有多粗線條才能沒發現這麼多的鏡頭?還是有多麽大的慾望想要出現在各國人士的相片中?他這姿勢可是一動不動維持到我離開,是不是該請他移動一下腳步呢?總之我輸了!(泣~~~)

耶路撒冷舊城區 苦路6

 

雨勢越來越大,屋簷下的人潮越來越多,想順利通行得費點工夫,況且我一方面要盡可能保護相機不被雨淋,另一方面又想拍到乾淨畫面,真的一場空前大作戰——mission impossible!耶穌的苦傷路變成我的「雨與人潮大對抗」。

耶路撒冷舊城區51

 

苦路第五站,耶穌體力不支,羅馬士兵找來古利奈人西門替耶穌背十字架,西門因而得救。牆上出現方濟各會的符號,十字架下交叉的雙臂,有衣袖的手臂是耶穌,無衣袖的手臂屬聖方濟各,門內有座方濟各會的小教堂。

耶路撒冷舊城區 苦路56

 

門楣樑上的銘文:SIMONI - CYRENAEO CRUX IMPONITUR,Cyrene的西門揹著十字架。

耶路撒冷舊城區 苦路52

 

苦路第四站,母親瑪莉亞看見耶穌受難的地方,浮雕描繪瑪莉亞握著耶穌的手,現在是座亞美尼亞人的「苦惱的聖母瑪莉亞教堂」。

耶路撒冷舊城區 苦路54

 

苦路第三站,耶穌第一次跌倒,由於遍體鱗傷又一路背著沈重十字架讓他不支倒地,現在是亞美尼亞天主教堂。

耶路撒冷舊城區 苦路53

 

苦路第三站及第四站基本上是連在一起的

耶路撒冷舊城區 苦路55

 

唉~我也不想在這大雨滂沱的時候還抽出懷裡的相機拍你,實因在這窄小的巷弄裡妳們還席地賣菜,真讓人有點無言!

耶路撒冷舊城區57

 

苦路第二站,耶穌被羅馬士兵無情地鞭打,頭上被硬戴上荊棘冠冕,被嘲諷為「猶太王」,之後就讓遍體鱗傷的耶穌扛起十字架。現在蓋有方濟各會定罪教堂(Church of the Condemnation and Imposition of the Cross)和鞭打教堂(Church of Flagellation)。

苦路第一站,耶穌受審和被判死刑的安東尼亞堡,現在是間學校,靠近司提反門。屬私人財產,所以不開放參觀。

不知是雨勢太大還是時間因素(已接近下午一點),導遊捨棄了第一站及第二站,也就是說我們沒參觀到鞭打教堂就轉往哭牆了。其實「苦路十四站」據說不是當時耶穌背十字架所行走的路,而是16~18世紀才設計出給教徒朝聖的路線,目的是方便默想和管理。

耶路撒冷舊城區58

 

哭牆(Wailing Wall)原名Occidental,意指「歐洲之牆」,因在西元初年,歐洲人認為耶路撒冷是歐洲的盡頭。哭牆本稱西牆,是兩千多年前猶太第二聖殿護牆僅存的遺蹟,長約48公尺,高約18公尺,自地面起七層都由大石塊築成。七層以上是後來在不同時期加建的,因時代不同,外觀也不同,一層層的不同石塊彷彿年輪,刻畫著哭牆可歌可泣的歲月。

突然加大的雨勢讓廣場的遊客頓時減少,我實在討厭在這種天候拍照,一方面會淋濕相機,一方面拍出來的感覺也不好(但哭牆加點雨會不會更有戲劇效果?)但既然來到一生恐怕只會來一次的地方,再大的風雨也得出機啊~~

耶路撒冷舊城區 哭牆59

 

三千多年前,大衛王攻下這座城市,並立為猶太人的首都。大衛王的繼任者——所羅門王在此建築第一聖殿(約西元前966年),之後猶太亡國,於西元前六世紀,所羅巴伯(Zerubbabel)率領猶太人返鄉建造第二聖殿。但西元70年羅馬人攻佔耶路撒冷後一併摧毀了第二聖殿,僅留下一面西牆,猶太人又再度開始流亡生涯,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當猶太人被允許可重返聖地時,他們總要在這面牆前哀悼喪國之痛。猶太教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才有「哭牆」之名。 
依猶太教的傳統,禱告時需分別男女,男士在西牆左方禱告,女士則在右方。男士必須戴上小圓帽,小圓帽象徵「順服」,這是在提醒人們,要謙卑在真神上帝之下。

耶路撒冷舊城區 哭牆60

 

耶路撒冷舊城區 哭牆7

 

猶太傳說,只要將願望寫在紙上再塞入哭牆隙縫中,願望就會實現,所以哭牆石縫總是塞滿了紙條。這些塑膠椅有很大的違和感!

耶路撒冷舊城區 哭牆62

 

哭牆廣場有供信徒頌經的經書,但既然是信徒,不是都應該背起來了??

耶路撒冷舊城區 哭牆8

 

西元1967年,復國的以色列從約旦收回聖殿山,自此猶太教徒、基督徒才可以自由進入哭牆禱告,這是「六日戰爭」帶來的成果。但以色列政府為尊重在聖殿山建立清真寺的穆斯林,遂將聖殿山管轄權交給約旦,僅留哭牆供猶太教徒與基督教徒禱告。為避免猶太教徒與穆斯林發生衝突,多年來是禁止猶太人進入聖殿山,但近年來猶太教徒不斷向以色列政府請願,最後達成協議,在某限定的時間讓猶太教徒進入聖殿山朝拜。

耶路撒冷舊城區  哭牆9

 

其實哭牆後方就是伊斯蘭教區的聖殿山,眼前是無緣相見的銀頂寺!

耶路撒冷舊城區 阿克薩清真寺 銀頂清真寺10

 

13:20我們結束耶路撒冷舊城的觀光(其實才走了一小部分),傾盆大雨讓我們的苦路似乎更苦了,哭牆也更加有滋味,因為分不清臉上是雨還是淚,雖然一上遊覽車,天就放晴了!我們自糞門離開前往享用午餐,糞門緊接著午餐,感覺怪怪的~~

耶路撒冷舊城區 糞門11

arrow
arrow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