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信徒,進入教堂不知要祈求什麼,當然更不會說禱詞,但我喜歡祂的靜謐,更喜歡在教堂聽聖歌。教堂總能讓我的身心靈獲得休憩,雖不確定是否有天堂,但我真實感受到「完美平衡」!
耗時又多災多難地用完這趟旅程中唯一的中式餐館(大陸人經營),我們於下午三點多驅車前往距離耶路撒冷約八公里的伯利恆(Bethlehem)。伯利恆目前屬巴勒斯坦自治區,兩國邊境築有高牆, 伯利恆約有二萬七千名居民,70%~80%信仰伊斯蘭教(回教),他們認為耶穌只是先知,街道上已見有關於耶穌降世的馬賽克拼貼。
伯利恆(Bethlehem)位處海拔約780公尺的山丘上,在聖經時代屬猶大王國的一部分,原名以法他(Ephatah),即希伯來語的「麵包的房子」,阿拉伯文為「有肉的房子」,都有豐足的意涵。根據《聖經》記載,伯利恆也是大衛王(King David)的出生地和加冕成為以色列國王的地方,故又名「伯利恆以法他」、「猶大伯利恆」和「大衛之城」。西元前八世紀,先知彌迦就預言:「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太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亙古,從太初就有。」預示著耶穌基督將在伯利恆誕生。
聖誕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是為紀念耶穌降世,又稱為主誕堂。第一代教堂建於西元326年,由羅馬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I)的母親海倫娜(Helena)下令建造,約於西元333年完工,但於西元529年毀於大火。第二代主誕堂修建於西元565年拜占庭查士丁尼大帝期間,當波斯帝國於西元614年入侵時,由於看見教堂牆上有三位波斯人的壁畫,於是下令不破壞這座教堂。為了避開排隊進入教堂的長長人龍,我只有將鏡頭抬高再抬高。
西元十七世紀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基督徒為阻擋穆斯林(阿拉伯人)騎馬進入教堂,因此特意將門改小(高約一公尺),藉以保護教堂。之後因要彎腰才能通行,故有了「謙卑之門」的稱號,行動不便的人可得費番工夫才得以進出。馬太福音:「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目前由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及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共同管理的聖誕教堂全名——Birthplace of Jesus: Church of the Nativity and the Pilgrimage Route, Bethlehem.
一進入教堂就被左邊塞人的陣式嚇到,連相機都受驚了(晃動),導遊說他們都是排隊要參觀馬槽,至少要三小時。我們當然不可能排隊參觀,但連要穿過隊伍去其他地方都有困難,因為排隊的人潮唯恐我們要插隊,紛紛面露兇相、不給通行,平常溫和面善的信徒來到這裡竟然都變臉了,突然感到一股宗教的詭異力量!
西元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聖誕教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古老的完整教堂。希臘正教廳的牆上還保留一部分修繕精美的馬賽克拼貼畫,馬賽克地板也同樣修復的很好,教堂內部仍是維修的狀態。
牆上有多幅不同造型的大天使加百利馬賽克拼貼畫,這些金燦燦是黃金?
象徵豐足的馬賽克地板
在擁擠人群中胡亂按著快門,忽然見主壇台上有一群人,我三步併兩步迅速登上主壇,啪啪啪以極快的速度搶拍,雖然不知為何要這樣著急,但總覺得就是要這樣才對。果不其然,沒兩分鐘就有神職人員將大家請下壇,拉起封鎖線,不准任何人再上壇。雖然燈光昏暗、人也很多,但我還是硬拍了幾張,怎麼會如此緊張!?
近距離觀賞主壇才更加感受到濃濃的華麗感,無數自天花板垂下的吊燈及不知名的飾品,真是讓人眼花撩亂,與早上參觀的聖墓教堂不相上下。聖誕教堂與聖墓教堂該是全球信徒都渴慕的朝聖地,我不是信徒,但既然來到這裡,不參觀似乎也說不過去,雖不是我喜歡的教堂氛圍!這些從屋頂華麗垂掛而下的燈台是以前照明用的蠟燭的台座。
教堂有一個名為 Grotto of the Nativity(誕生的石窟)地下室,據信為耶穌基督誕生之確切位置,半圓形大理石平台上有一顆十四芒星,即伯利恆之星。象徵亞伯拉罕到大衛王有十四代,從大衛王到遷至巴比倫有十四代,由巴比倫時期到耶穌降世有十四代。大理石面上有拉丁文寫著:Hic De Virgine Maria Jesus Christus Natus Est(這是聖母瑪利亞誕下耶穌基督之地)。伯利恆之星的對面下階梯處就是極富盛名的「馬槽」。這個通往地下室的小拱門應該就是「聖誕」地點的出口,不見有參觀完畢的人出來,既然排了二、三小時才得見,怎是幾分鐘就捨得離開,親吻、撫摸、默禱是一定要的,說不定還來段長禱,所以大排長龍不足為奇!
聖誕教堂旁邊有座19世紀的聖凱瑟琳教堂(The Church of St. Catherine),兩座教堂共用一面牆。
兩座教堂中庭有尊杰羅姆(Jerome)像,左手有聖經,右手持筆,腳下的骷髗頭象徵忠於信仰、置生死於度外。杰羅姆是牧師也是學者,西元386年,他從羅馬搬到伯利恆,居住在一個兩室洞穴裡工作超過三十年,他最富盛名的事蹟是將聖經從希伯來語和希臘語翻譯成拉丁語。除了翻譯聖經,他還對經文加以註釋,據傳他的書桌上擺了一顆骷髗頭(腳下骷顱頭的由來),藉以提醒自己時間的可貴。照這樣看來我可能要擺滿全桌吧~~
聖凱薩琳教堂(The Church of St. Catherine)是伯利恆天主教徒的教區教堂。凱薩琳是埃及亞歷山大市統治者的女兒,約於西元287年出生,受過良好教育。凱薩琳本來是個異教徒,但十來歲出頭便皈依了基督教。她試圖勸羅馬皇帝不要迫害基督徒,皇后在她的傳道下皈依了基督教,皇帝派來與她論辯的許多異教徒哲學家也在她的勸說下皈依了基督教。羅馬皇帝大怒,便把她關進監獄,最後判她死刑,以磔輪(breaking wheel)這一酷刑工具行刑,也就是要將她綁在肢刑架上試圖用戰車的力道將其五馬分屍。相傳當她被放在上面時,輪子竟奇蹟般地破了(凱薩琳輪的由來)。所以她也被稱為「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車輪聖加大肋納」及「大殉道者聖加大肋納」。最終她還是在西元305年左右被斬首,據說遺體被埋在西奈山的一個修道院裡。
聖凱瑟琳教堂的羅馬公教廳
祭壇的彩繪玻璃窗描繪出聖嬰的誕生
聖.喬治於西元280年在呂大出生,之後為羅馬騎兵軍官,因試圖阻止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對基督徒的迫害,於西元303年殉教。但自從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立基督教為國教後,東西各國都熱烈地崇敬聖.喬治。西元494年,聖.喬治被教宗哲拉修一世封聖。
「聖.喬治騎馬屠龍」的故事:
利比亞沼澤地住著一隻惡龍,而這水泉是城裡唯一的水源,市民為了取用水,每天都把兩頭綿羊獻祭給惡龍。最後羊都被吃完了,只好用活人來替代,每天抽籤決定犧牲者。有一天,當地酋長的女兒被抽中,當少女走近水源,正要被惡龍吞食時,聖.喬治即時趕到,提起利矛對抗惡龍,用十字架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最後用腰帶把惡龍束縛牽到城裡,對著眾人說:「如果城裡的所有市民都願意皈依基督教,我就把這條龍殺了。」市民們被他的義舉感化,全都改信天主。(所以不信主就把龍放回去繼續害人?好像也怪怪的~~~)
聖.喬治屠龍(聖.喬治救少女)有消滅獸性的壓迫者和拯救無防禦者的概念,傳達了保護弱者、對抗侵略者、犧牲成就聖潔的精神。
一場意外的中東之旅在此畫下句點(剩下兩日是飛行時間),卻也讓我一頭栽進宗教的世界,雖不完全相信典籍裡的事蹟,但對於信仰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此同時,以往對於長年戰亂的中東總只是寄與無限同情,卻完全不懂箇中因果,經由這次以約之旅後的書寫,讓我對謎樣的中東世界也有了某種程度的了解。歷史很現實也很殘酷,人性很貪婪也很殘暴,遺憾的是,貪婪人性總勝過歷史的教訓,再傷痛的歷史都會獲得某種程度的原諒,但人性呢?總是一次比一次更醜陋。小至社會,大至民族,每個人都需要存在感、都需要被認同,但利己主義難道是唯一手段?World Peace彷彿是「彌賽亞」,或許正印驗了上帝耶和華的計謀!(讓全人類的口音變亂)
感謝旅途中遇見的每一朵笑容!
(西元前BC——Before Christ,西元後AD——Anno Domini,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約8000BC:巴勒斯坦的耶利哥是目前已知人類最早群居的城鎮。
約2091BC:亞伯拉罕蒙主呼召離開吾珥前往應許之地。
約1885BC:以色列人(猶太人)因大饑荒而遷居埃及。
約1446BC: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出埃及。
約1406BC: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返回應許之地——迦南美地。
約1050BC:掃羅被膏立為以色列的第一位國王。
約1003BC:大衛王(King David)成為全以色列的第二位國王,攻佔並定都耶路撒冷,定名「耶路撒冷」。
約956BC:大衛王兒子所羅門王(King Solomon)在位期間建造第一聖殿。
約930BC:所羅門王去世,王國分裂為北以色列、南猶大。
722BC:亞述帝國滅北以色列。
586BC:新巴比倫帝國滅南猶大佔領耶路撒冷,摧毀第一聖殿。
538BC:波斯帝國消滅新巴比倫,允許以色列人返回耶路撒冷,所羅巴伯率領族人返鄉建造第二聖殿。
333BC:希臘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等國,統治整個地區。
168BC:希臘馬其頓帝國分裂的塞流卡斯王朝迫害以色列人,毀壞第二聖殿。
142BC:以色列人短暫獨立,建立哈希曼王朝約一個世紀。
37BC:併吞希臘的羅馬帝國奪取該區域的管轄權。
6~4BC:基督耶穌降生於伯利恆。
33AD:耶穌被處十字架刑。
64AD:羅馬帝國迫害基督徒,使徒彼得、保羅先後殉教。
70AD:羅馬提多將軍攻下耶路撒冷,摧毀第二聖殿,徒留西牆(哭牆)。
135AD: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再度起義失敗,羅馬人屠殺以色列人,將耶路撒冷夷為平地,倖存者成為羅馬人的奴隸。
313AD:羅馬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詔書》,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
638AD:穆斯林(伊斯蘭教徒)佔領耶路撒冷,趕走羅馬人,成為伊斯蘭教國家。
1095AD: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歐洲十字軍東征穆斯林,總計八次(1096AD~1291AD),曾短暫建立耶路撒冷王國,最終以失敗作結。
1517AD:奧圖曼土耳其帝國佔領耶路撒冷,統治長達四百年。
1917AD:英軍於一戰期間佔領耶路撒冷,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瓦解,「國際聯盟」將以色列及耶路撒冷委託英國管理。
1948AD:5月14日英國託管結束,以色列立即宣布獨立,隔日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中東戰爭總計五次(1948AD~1982AD)。
1994AD:約旦、以色列簽訂和約,維護中東和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