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贏未果 漂浮 彷彿時間凍凝著 在過往;取捨不定 躊躇 彷彿遊戲持續著 在記憶。
緊鄰公館商圈,在新店溪畔、水源快速道路旁的永春街巷弄中,存在著台北市僅存的最後一座規模完整的聯勤眷村──嘉禾新村。這裡過去是許多將軍的眷舍,日治時期鄰近陸軍砲兵聯隊營房,因此在國民政府來台後,於民國45年改建為聯勤眷村之用。在民國93年台北市政府通過都市計畫變更,嘉禾新村將改建為防災公園之用。
較外圍的空間仍有部分居民在此居住,看見不少長者在門前或坐或站的與鄰人閒話家常,問及其中一名老翁有關眷村拆除的事宜,他操著濃厚的外省腔說道:這屬於私人土地所以政府無權拆除@#$%^&*!@#$%.......。其實他斷斷續續地說了一長串,但我實在聽的很吃力,只聽到一點keyword,其他的就只能傻笑點頭,然後微笑、道謝、離開。
“很多東西都物盡其用”這是我小時候住眷村的印象,沒錯,我也是個眷村小孩!現在看到這樣的場景,我想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身為眷村人的我,特別能感受到那份習以為常的勤儉。
破舊毀損的屋舍、怵目驚心的違建,“眷村”在時代巨輪下是否一定要被判出局?台灣的特有建築、特有聚落已不多見,台灣人是否真要把自己的歷史給抹煞殆盡?我們很難向外地來的觀光客介紹我們獨有的文化,什麼代表台灣?台灣在歷史的洪流中曾扮演過怎樣的腳色?再過一個世代,還有人知道眷村是啥模樣?還是「眷村」將只是歷史課本中的一個名詞?都市發展固然重要,但難道歷史文化的保留就完全沒有空間?
運作正常的腳踏車修理店
嘉禾新村於西元1956年改建完成,此處曾依居民、軍官需求劃分作為眷舍,因此相較於過去同屬聯勤眷村的四四南村10/1 名人帶你遊台北 ( 下 ) ,嘉禾新村有著蜿蜒的建築風貌,同時也是台灣目前僅存的聯勤眷村。目前嘉禾新村內列管的眷戶會於103年10月29日前完成搬遷,並安置在樂群新村;非列管眷戶與違建戶,則需在104年1月前完成搬遷。因此從這裡開始,眷村中幾乎都已是人去樓空,但對於曾長期在此居住的居民而言,不可磨滅的記憶是永遠也拆毀不去的。
一條一條空蕩蕩的巷弄,走起來很安靜(有點太安靜了),甚至~有點安靜到嚇人的地步,路邊常有拆卸下的垃圾,屋舍上的大小窟窿彷彿遭受過轟炸!走進幾乎空無一人的嘉禾新村讓我有身處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我是傳奇」(I am Legend.)的現場,當然沒有變種的夜行怪物這部份啦!
“區憲兵隊巡邏箱”我以前的眷村沒這玩意~~
巷弄盡頭的屋舍的鐵門已被破壞,雖如此,我還是探頭探腦了好一會才敢進去一探究竟。
拔去的電表、從外上鎖的大門、完全透明化的春聯、泛白的停電通知單、搖搖欲墜的門牌、龜裂的圍牆.....這一切的一切是意味著重生還是遺棄?
此刻春聯的賀詞讓人更加心酸~~
屋裡還有人收得到“幸福加油”?好諷刺啊~~~
連榮車的車牌都被拆去?在這裡的所有一切似乎都不再有名字了,所有的所有都將灰飛煙滅,彷彿從來未曾存在過!
整座眷村只剩貓兒還尚存一息,我呢?我漸漸感覺不到自己了!
兒時情境躍然眼前,啊~~我的年少時代是否也將隨著嘉禾新村而煙消雲散?!
紅紅的大門是每年農曆年前都要重新上色的,記得小時候那是我們最喜歡的遊戲(塗油漆)!
結實纍纍的楊桃怕是再也等不到主人的採摘品嚐了!
為了爭取嘉禾新村的保存,由民間熱心文史工作者與嘉禾新村居民共同發起的「好勁稻工作室」於十月初向台北市文化局提出文化景觀申請,並已於十月底進行現地勘查。台北最後的完整聯勤眷村──嘉禾新村到底該何去何從?
交通方式:
MRT公館站4號出站直走後左轉,過汀州路後沿思源街(自來水園區)走到底的永福橋下右轉,即抵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