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圓頂、白拱門還有古希臘柱式,無意間,我跌進希臘浪漫風情海~~
之前來南寮漁港都是來吃海鮮的,這次攝影班的學長說要去拍南寮漁港,坐在後座的我滿頭問號???????? 綿綿細雨不斷的台北天空,延伸到新竹竟然滴水不漏了,雖沒有開雲見日,但沒再漏雨已算萬幸。見到漁市場後右轉直行竟是另番天地,藍白色希臘式建築和大片綠草皮躍然眼前,我不禁懷疑:我真來過南寮漁港?
南寮漁港的旅遊服務中心於 95 年 7 月完工,同年的 12 月 19 日正式啟用,整體造型包括船身甲板及艦橋,是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的新景點。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觀光帶的遊憩景點包括南寮休閒舊港、看海公園、海天一線看海區、港南濱海風景區、港南運河、紅樹林公園、美山蔚藍海岸區(風情海岸)、海山漁港、南寮漁港皮海山漁港藍色海路等景點。
我們登上五層樓高艦橋頂端的觀景台,濃厚溼氣將玻璃帷幕塗上一層迷濛,原本可遠眺的美麗海景,現在啥都看不見!經由副社長的指點,大夥全一股腦地半躺在地上(背部靠在矮椅上),也感謝副社長自願當點景讓我們練功。
由頂樓慢慢往下走,迴旋的樓梯也是一景,由於當時有風箏展,所以整體看來稍嫌紊亂,不知轉為單色去背會不會好些?再次感謝副社長當點景,因副社長認為單拍風景太單調無趣,加上點景感覺就整個不同了,既然如此就只好麻煩又委屈副社長了!
學長姊們的認真、拼命我自嘆不如,我一人在旁邊飄來盪去的真慚愧~~
離開艦橋造型的主建物,來到船身甲板的開闊空間,我們剛才就是在圓形的網狀頂端。
這次換人當點景了,真是一整趟的“點景”拍拍拍~~~
沿著舊港水域遊憩區走,看到這座採用文藝復興式圓頂為主要特徵的水塔,它融合了西洋古典與漢文化傳統風格的柱礎,柱頭作為支撐柱,兼具造型與教育意義,舊漁港水塔主要是供應舊港區用水。(美麗到完全看不出是水塔)
右一: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堅固與結實,柱頭平滑樸素 右二:柯林斯柱式(Corrinthian Order)柱頭雕有植物的捲葉 左一:愛奧尼克柱式(Ionic Order)表現出女性輕巧華麗的面貌 左二:組合柱式:愛奧尼克柱式+柯林斯柱式(Composite Order)
這些希臘風格的美麗建物很難聯想到它的實際用途,為了不破壞它的美感還是賣個關子吧~~~
美麗的鐘樓似乎缺少*點景”,天啊~~~~我中了“點景”的毒!
其實很多遊客遠遠看見我們六隻單眼就會躲避、隱藏,深怕會擾亂了我們的畫面,殊不知我們一直癡癡地等你當“點景”啊~~~。突地,同學輕聲叫到:『來了,來了,單車騎過來了。』皇天不負苦心人,總有一天等到你來入鏡,我想我的耐性全用在這裡了!(我的角度有點糟!)
以下點景都是等了好一會才突然出現,同學簡短急促的提醒聲搞的我措手不及,因為分秒逼真、無法重來所以緊張萬分,加上大家喀嚓喀嚓的快門聲像機關槍,緊張度頓時拉升不少。
一陣亂槍打鳥後,我最喜歡這張用 photoshop 調修後的色調氛圍。陰森中帶有微微的光,是大地毀滅前最後的希望亦或是大地重生前即將破雲的曙光?
視角、焦距的不同造成兩種的視覺效果,雖說鐘樓有變形、向後傾倒之慮,但我還是比較喜歡這樣的張力。
由於附近已看不見有任何點景的可能,所以最後由另一位手長腳長的副社長自願跳躍讓我們練功,『再高一點、腳打直一點、換兩隻手一起舉、換換正面起跳....』同學們對模特兒的要求真是毫不吝嗇,哈哈哈....還好跳的不是我!(短手短腳這時就是好處了)
模特兒喊累吃不消,稍是休息喘口氣後,第二輪拍攝我採用了全身趴在地上的方式,這可是我目前為拍照做的最大犧牲,也許下次我就會跟學長姐一樣整個躺在地上吧!因為超廣角又逼的夠近加上較低的視角,所以拍到了腳部完全騰空離地的畫面。
經過前前後後 12 次的奮力跳躍,模特兒真的累慘了(雙腳明顯打不直了),我也累了(腰酸),拍拍身上泥土,希望有拍到模特兒滿意的照片。
返回停車場的途中看見一些有感覺的景
廢棄的漁網,無聲地被閒置在角落,流血流汗的歲月早被遺忘,所幸還能彼此依偎取暖,在這寒風颼颼的十二月海邊。
附近有間咖啡簡餐店似乎是藝術家開的,周圍有好多像這樣的藝術創作,幾乎都是採用廢棄物為材料,逗趣、可愛真是創意無限~~
有點畢卡索的味道~~(嗅到了嗎?)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北一高)下新竹交流道→沿122縣道(光復路)→東大路→南寮派出所前岔路取中間道路即可到達。
2.國道三號(北二高)下竹林交流道(往芎林方向)→台68線東西向快速道路→西濱快速道路→右轉東大路→南寮派出所前岔路取中間道路即可到達。
【大眾運輸】
搭乘火車至新竹火車站→轉新竹客運15號至舊漁港終點站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