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最北端的燈塔──富貴角燈塔因終年不開放參觀反而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富貴角燈塔

 

過了三芝後黑雲漸漸在身後聚集起來,午後熱對流的威力果然厲害,眼看黑壓壓的一大片逐步逼近,最後我還是被追上了!

富貴角燈塔 (1)

 

富貴角燈塔 (2)

 

白沙灣上如織的遊客依舊天真,即使是面對如此這般大軍壓境如外星人入侵的天象~~

富貴角燈塔 (3)

 

富貴角燈塔 (4)

 

駛離白沙灣後來到目的地:台灣最北端──富貴角。富貴角舊稱「打賓」、「打鞭」,是平埔族原住民的譯音。清乾隆 27 年(西元 1762 年),荷蘭人法倫泰在其所著作《新舊印度誌》中,將富貴角記為「hoek」,意思為海岬,後人便採其譯音稱此地為「富基角」,直到日治時代才更名為「富貴角」。這是通往富貴角燈塔的路口。

富貴角燈塔 (5)

 

富貴角燈塔 (6)

 

直直一條路上有通往老梅沙灘的叉路還有這條不知通往何處的木棧道。烏壓壓的厚重黑雲有逐漸消散的跡象,感覺好像有點幸運!

富貴角燈塔 (7)

 

路口處沒注意有沒有寫到富貴角燈塔的距離,所以就只能一直悶頭傻傻地前進,沿路的遮蔽極少,熱對流沒讓我淋到雨,但烏雲散去後的太陽反倒曬的我一臉黑!

富貴角燈塔 (8)

 

現在老梅石槽的季節過了,整片老梅沙灘看起來空蕩蕩的~~

富貴角燈塔 (9)

 

沿岸有很多風稜石,它是來自 80 萬年前,大屯火山群噴發而崩落下來的火山岩(即安山岩塊)。每到冬季,當地東北季風旺盛,風中挾帶細沙,經長久吹襲磨蝕造成平坦的蝕面,如風向改變,就會形成尖銳的稜角,也就將原本質地堅硬的良好建材安山岩,磨出許多不規則的尖銳稜角來,也因此才有了「風稜石」的稱號。

富貴角燈塔 (10)

 

富貴角燈塔 (11)

 

富貴角燈塔 (12)

 

從這涼亭剛好可看見富貴角燈塔

富貴角燈塔 (13)

 

西元 1896 年(清光緒 22 年),日本人為建設日本與台灣兩地之間的海底電纜及航路標識,動工興建了日本人據台後所建設的第一座燈塔,也就是當時的「富基角燈塔」,一切的建材均由日本船運來台灣,西元 1897 年的 2 月 24 日才告完工,當時高度為 30 公尺,並正式啟燈運作,民國 16 年才改稱為「富貴角燈塔」。二次世界大戰時富貴角燈塔遭到炸毀,燈器及塔身都損傷腐壞,民國 43 年下令拆除。現在 14.3 公尺高的富貴角燈塔是於民國 51 年改建而成,外型為八角型混凝土塔,仍漆成黑白色平行相間的條紋。

富貴角燈塔 (14)

 

為了方便船隻於濃霧中辨識燈塔,於是將燈塔披上黑白雙色的外衣,更加裝了霧笛,使得富貴角燈塔可視實際需求提供全天候的導引功能,而這些特殊的功能,即使後來燈塔改建過了,卻依舊維持著最原始的面貌,不曾被取代過。從路口處慢慢走經過約 20 分鐘後就會到達燈塔。

富貴角燈塔 (15)

 

富貴角燈塔 (16)

 

位於新北市石門區富基村的富貴角燈塔全年不開放參觀,只能繞到另一邊登上一小段階梯再透過圍欄往裡瞧,幸運的是這角度剛好可看見燈塔全貌。

富貴角燈塔 (17)

 

將鏡頭穿進圍欄便可以得到乾淨的畫面了。

富貴角燈塔 (18)

 

 

回程的驕陽依舊,整個人都快烤焦了~~

富貴角燈塔 (19)

 

富貴角燈塔 (20)

 

轉往老梅沙灘,曝曬的 16:30 還是有不少遊客。

富貴角燈塔 (21)

 

在涼亭處放眼望去,還有長長一段木棧道才能到達老梅沙灘,我放棄了~~~

富貴角燈塔 (22)

交通資訊:

1.北二高(國道3號)下基金交流道,接 2 號省道往萬里方向,經金山到石門,於 2 號省道 25 公里附近即到達。

2.北一高(國道1號)下五股交流道,接 64 號快速道路,往淡水方向經八里、五股,過關渡大橋、竹圍、紅樹林後接 2 後省道,再經三芝到石門,於 2 號省道 25 公里附近即到達。

arrow
arrow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