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是我的超能力。
@絕大多數在他人眼裡看起來很成功的人,最後都會意識到,這絕不能保證快樂。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
@所有人都有能力放下自己的念頭,以及選擇將注意力擺在哪裡,並決定讓注意力在對自己無助益的事情上停留多長的時間。
@為了讓我的才智盡可能地發揮作用,也像我希望的那樣銳利極高效,它有時必須休息。
@正因為我們生而為人,才有能力聆聽自己最智慧的聲音。它就在內心。太多人沒聽到它了,尤其在我們當前生活的時代,太容易向外尋求一切答案。想讓自己的才智偶爾休息,轉而平靜地聆聽內心,從沒像現在這樣困難,以及需要自我要求。
@愛因斯坦:理性是忠實的僕人,直覺是上天的恩賜。但我們創建的社會卻只尊崇這個僕人,忘記這項恩賜。
@我們就像被沖上海灘的小石頭。當我們上岸時,都是粗糙、有稜有角的。然後,人生的浪潮滾滾而來。如果我們有力氣留下來,與岸上的其他石頭摩擦與碰撞,我們鋒利的稜角就會一次又一次、慢慢地被摩掉,然後變得圓潤光滑,還會反光,開始閃閃發亮。
@我學到不要對別人有太多意見,讓他們做自己。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會這樣。但它會耗掉大量精力。它的代價奇高無比,也讓人精疲力竭。如果你想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不會讓你太反彈,小秘訣: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你儘管保有自己的樣子,你就是你,這真是太棒了。你不必是其他的樣子,我接受你所有的習慣、任性又反常的一面、古怪的行徑。你就儘管在我的世界做自己。這裡有你容身的空間。
@透過接納彼此、讓彼此保有真我,我們會受益良多。如此一來,我們就給了彼此一個機會,可以發揮自己所有優點與全部才華向前邁進,也成為更美好的自己。當你能安心地在真我被人接受的感覺中時,就更容易體貼別人。這也使我們能以更有同理心的方式和周遭世界互動。
@我需要有人討厭我,這樣才能認清:「總是想討所有人喜歡」是多麼沒意義。
@我願意和你合作。你不必很完美、聰明伶俐,我甚至不需要喜歡你。但我已經準備好跟你合作了。
@「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不陷入「過度自信」狀態,高估自己所知。若執著認定自己「早就知道了」,你就會變得很難接近,也錯過很多。若想汲取更高的智慧,就必須放下一些信念,對「不知道」感到更自在。自以為知道了,往往是很大的問題。明白自己「不知道」,永遠都不會是大問題。陷在自己思維迷霧中的人,是無法活在當下的,他們會受到局限。
@要擺脫那些讓我們受傷、感覺委屈、無用、孤獨、悲傷和憤怒的念頭,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掉,就算它們是對的。「我們最難放下的念頭,到頭來往往對自己的傷害最大。」
@波斯蘇菲派大師魯米:在是非對錯的想法之外,還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裡與你相遇。
@正確從來就不是重點。最能保證「提升幸福感」的事情,莫過於漸漸習慣「我可能錯了」「我可能並非無所不知」的想法。
@如果大部分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想起自己可能是錯的,這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貌。這種情況下的對話會變成什麼樣子。
@人很喜歡認為自己對眼前發生的事很了解,也能準確解讀各類事件與周遭世界。覺得自己就是瞭若指掌。自認可以決定與斷定各種現象的是非好壞。我們往往認定,生活應該按照自己的希望與計劃發展。但通常情況並非如此。不預期生活按照自己認定或感覺該有的方式發展,這是一種智慧。理解自己其實一無所知,就是一種智慧。
@我們人類經歷的大多數心理痛苦都是自願與自己造成的。它是我們無法跳過的人類發展階段——我們都經歷過它,它完全很自然。而它正是我一直強調的——我們相信了那些會傷害自己的念頭。這些念頭會讓你我的生活變得很艱難、沈重和複雜。
@在自己內心的某處,無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我們都知道生活中的許多困難都是自己的念頭造成的。我們的心理痛苦主要不是由外部事件引起,而是自己內心發生的事引發的——那些一個又一個湧現、我們可以相信或不信的念頭。我們的痛苦就在自己的念頭中產生;念頭就是痛苦生存和壯大的地方。只要我們允許它這樣下去。
@在我看來,更美好的幸福形式,其特質在於「無」,而不是「有」。
@混亂或許會讓你不安,但秩序會置你於死地。
@我的拳頭又握太緊了。我以為自己知道全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當現狀不如我意時,我就僵住了。帶有「應該」這個詞的種種念頭,讓我變得委屈、沉悶和孤獨。
@希望你在生活中能少一點握拳,多一點鬆手。少一點控制,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我必須預先知道一切」,多一些「順其自然」。這會讓所有人受用不盡。我們不必活在總是為了事情不如己意而焦慮不安的日子中。我們不需要讓自己變得這麼委屈。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是想扼殺生活,還是擁抱它?
@自己過的人生再也不必圍繞於積累一堆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能,或在別人眼中表現出色了。
@真誠的人性、精神與靈性上的成長並不在於學習應對策略,而是放下自己的包袱。也在於學習減少陷入掛礙中的頻率與時間。但也請忘記「完全沒有任何掛礙」這個觀點。只有死人才沒有掛礙。
@在努力提升自我的過程中,若注意到心中的掛礙慢慢消退,那你就知道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你甚至能設法與自己的性格養成方式、自認的自我樣貌、對個人缺點的看法,保持有益的距離。
@「別忘記為奇蹟留下空間」我又試圖想控制一切了。這讓我的生活變得孤獨、艱難、混亂和焦慮。對生活多一點信任吧!我生命中絕大多數最美好的事情都發生在我的控制之外,這一點我心裡很清楚。企圖控制與預測一切,只會讓我的日子很難過,這樣就沒樂趣了。變得如此緊繃時,我就會失去一些智慧。
@若你不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如果你能全神貫注(而且心只在當下)、如果你的注意力不被拉走,就會發現一項基本的原則。也就是整個宇宙根據以下原則運行:「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 就會知道 你需要知道的事」。
@如果習慣以更多的信任過生活,也可以且勇於放掉對控制與預測未來的虛妄企圖時,我們就能達到自由和智慧的最高境界。
@幾乎所有人都受兩種念頭支配:以自己過往一切為主的念頭,以及關於自己未來種種的念頭。這些念頭有一種幾近催眠的力量,它們都有相同的印跡:我的人生。這就像你背著兩個沈重又重要的大背包行走人生。沒人規定,思考自己的人生是錯的。但偶爾暫停一下,放下背包,看看是否可以更直接地正視一些事情,這是很有價值。
@「你不會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但你會一直擁有自己需要的。」每當我放開對願望的執著,它們似乎就更容易實現。
@心靈成長,很大一部分正是勇於面對不確定性。當我們能忍受不知道和不控制時,就能接觸到自己更有智慧的那一面。試圖緊抓人生,就像拼命想抓住水一樣。不斷變化是它的本質。
@當人生變得不確定時,能安然地信任、可以坦然面對「不知道」,這是一份禮物。
@每個人的人生都包含無窮無盡的不確定性。人生當中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那就是:人生總有一天會結束。鬆開緊握的拳頭,讓張開的手掌充滿生命力。
@我們在安然無事中學習,在風暴時才會想起。
@「這也會過去」,因為沒有什麼會持久。一切都是無常的。這是壞消息,但也是個好消息。
@人生有時就是會遇到一扇門關閉,而下一扇門又還沒打開。有些事再也不會一如從前,像是一段人際關係、一份工作、一間住處、一個居住地區。它劃上句點,下一步又尚未到來。突然間,你發現自己處於高度不確定的境地中。那你有什麼可以依靠?在這些時刻,感受到內在的信任感,不是很有價值嗎?
@信任不會一直是解決方案或答案。有些情況還是需要我們出手控制。伊斯蘭教一條聖訓:「信賴真主,同時也別忘了拴好你的駱駝。
@「在佛背貼金箔」——你不必宣揚自己的善舉。他人是否知道並不重要,因為自己知道。你會記得,而且你必須一直和自己共同生活。我們的行為與記憶,就好比自己的泡澡水;它的乾淨或污濁,全看自己的選擇。
@每個人的人生都已經有夠多的挑戰了。所有人每一天都會遇上不同的十字路口:我應該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包容、關懷的路?從長遠來看,這兩條路通向截然不同的目的地。
@宇宙會回應我們言行背後的意圖。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所以要成為自己在世界上想見到的樣子。
@總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告別——向每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人道別。我們唯一能確知的一件事是:我們不可能永遠在彼此身邊。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種「可能」。當牢記這一點時,我們就會明白,對待他人和生命本身的方式只有一種:溫柔呵護。
@永遠別叫一個怒氣沖天的人「放下」。這很少有好結果,也極少達到預期的成效。勸人放下這種事,只能拿來勸自己,也只有這種時候才管用。
@讓自己和已發生的事和解,主要並不是為了成為更偉大的人。關鍵在於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選擇用哪些感覺來填滿自己的心。
@當我們的內心寬大到足以容納自己所有的感受時,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這並不是說我們再也不會有消極或難熬的情緒。我們只是不再認同它們,不再讓它們佔據自己。這樣它們就不能再傷害我們,或讓我們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
@過生活的方式也能像張開的手掌一樣,而不是因恐懼而握緊拳頭。
@印度教諺語:「神將最珍貴的珠寶藏在祂知道你永遠不會去找的地方——你的口袋裡。」
@「討好別人」已變得沒那麼重要;「表達感謝之情」已變得更重要。每時每刻活在當下,而不是迷失在事情「應該」或「可能」是什麼樣子的念頭中。「玩耍」變得越來越重要,「有意見」就變得不太重要。
@我的圈子變小了,我更關注最親近的人。我想百分之百確定:他們知道我有多麽喜歡他們。
@成為自己的朋友,從未像現在這麼重要。當前是困難重重的時刻,該溫柔聆聽自己聲音的時刻到了。親切地對自己說話。給予自己的耐心,要像我在狀態好時對別人的耐心一樣。在面對自己時,也多帶一點幽默感。
@談到面對死亡,為什麼我們文化中的主流敘事都是奮戰、抵抗和否認的英雄故事?為什麼死亡常被描繪成非要打敗不可的敵人?為什麼要將它視為一種羞辱或失敗?我不喜歡認為死亡的反義是「活著」。我倒寧願認為它是「出生」的反義。
@謝天謝地,我可以毫無遺憾或沒有不安地回顧自己的人生,並帶著一種抵擋不住的驚嘆與感激心情說出以下的話:
「哇喔,多棒的一趟旅程,多精采的一場冒險啊!誰能想到呢?!我怎麼能經歷到這麼多呢?我這一生彷彿經歷了三世一樣。
我如何不斷吸引比我更有智慧、更寬宏大量的人到身邊呢?
我做過這麼多輕率、有時根本是致命的事,嚇壞很多人,但為什麼我不常落入悲慘的下場呢?
究竟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我?
我從頭到尾沒做太多計劃,但事情到最後怎麼都會這麼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