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約1554公尺的李棟山莊是台版「霍爾城堡」,雖不會移動,但一樣有魔法喔!
第一次來新竹縣尖石鄉的李棟山莊,完全不知山莊情況,我們安靜前往。斜坡盡頭的鐵門不是開啟的狀態,我們小驚了一下,以為「無法進入」,還好可以手動開啟。
山莊入口處類似守衛亭的建物已嚴重損壞
西元1971年榮民朱萬鶴先生獨立打造李棟山莊,因早期交通不便,許多造訪李崠山的登山客常至山莊留宿。近年交通時間大大縮短且朱老先生年事已高,因此不再開放住宿。(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山門不鎖待雲封 莊院無燈等月照」門上對聯讓人彷彿看到了靜謐優美的仙境。
現任蔡姓莊主是位泰雅族人,20元就有乾淨的地方休息及上廁所,真的很感謝!
10:23 離開山莊,往山頂古堡的方向前進。
10:44 行至岔路口,直行是陡峭的原始山徑可直達山頂,右線是較平緩迂迴的環山土石路也是選擇。李崠山有兩個登山口,除了李棟山莊外,另一登山口在馬美道路(前往李棟山莊的路上),距李棟山莊步行約5~10分鐘。自李棟山莊走陡峭山徑登上李崠山約1442公尺;從馬美道路登山口走土石路登上李崠山約2031公尺。我們研究一番,決定自陡峭山徑上山,下山走環山土石路,最後由馬美道路登山口返回李棟山莊。
岔路路標:李棟山莊763m,登山口992m(馬美道路),李崠山古堡1039m(土石路),李崠山古堡679m(山徑路)。
很熱鬧的登山條
10:51 岔路口路標:登山口1157m(馬美道路),李崠山古堡874m(土石路),李崠山古堡517m(山徑路)。
不甚好走的原始山徑有不少拉繩路段,下雨天很不建議前往。
10:55 岔路口路標:登山口1331m(馬美道路),李崠山古堡700m(土石路),李崠山古堡410m(山徑路)。
11:07 岔路口路標:登山口1766m(馬美道路),李崠山古堡265m(土石路),李崠山古堡177m(山徑路)。
11:09 岔路口路標:李崠山古堡127m(山徑路),終於有快到的感覺了!
11:13 抵達海拔1914公尺的李崠山,#28小百岳。自李棟山莊起登約50分鐘,上升高度約360公尺。右線銜接大混李崠山步道,可抵達海拔1541公尺的大混山,距離約3.3公里。
李崠山古堡大約建於明治43年(西元1910年),建造之初稱為李崠隘勇監督所,兼具指揮所、防禦及砲台的功能。古堡呈四邊形,長約28公尺,寬約22公尺,牆壁下層由鐵絲混凝土夾土壁築成,有扶壁柱強化結構,牆壁上層則以磚砌,牆面留有銃眼(射擊孔),有巴洛克式雕飾。如今古堡僅有圍牆殘存,其餘都已損壞或遺失。民國92年3月新竹縣政府將古堡以「尖石TAPUNG(泰雅族語為積雪之地)古堡」之名列入縣定古蹟,不過一般還是習慣稱之為李崠山古堡。(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一等三角點應該有很好的展望,可惜古堡四周林相茂盛,完全不見任何景
李崠山戰役並非單一的戰役,而是泰雅各部落與日軍之間長時間的對抗,肇因於明治年間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戮力進行的五年理蕃計畫。依據此計畫,日軍不斷設法將隘勇線向山區推進,增設隘寮、通電鐵條網、監督所、分遣所、砲台,種種作為嚴重剝奪、擠壓當地泰雅族人生活領域,雙方終於在西元1910~1913年之間在李崠山區爆發三場重大的戰役。可惜泰雅族人雖驍勇善戰,但人數不敵源源不絕的日本大軍與威力強大的砲彈,終究無法取得勝利。(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三個麻瓜到哪都可以玩,不厭其煩地玩~~~
12:07 走迂迴土石路下山
12:57 抵達馬美道路的登山口,2031公尺也花了50分鐘。
實際步行時間應該約100分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