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燦的山毛櫸以湛藍為背景,是夢境?是鏡花水月?是一次意外的巧遇?
繼月初初次探訪山毛櫸後(季節限定的山毛櫸國家步道),今天是今年第二次上山(內鳥嘴山)賞山毛櫸。
09:30 因不少網路前輩都說之後的路況難行(對車來說),所以我們車停新竹縣尖石鄉水田林道支線的童話森林露營地附近,再步行至不知有多遠的北得拉曼步道登山口。
一路都是蜿蜒緩上坡,走起來不算辛苦。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可以停車的空間,身後陸續有車超越我們,路寬僅一個車身,要會車恐有難度,越靠近登山口路停的車輛越多,至少停了二十多輛的車,我們完全被嚇到,原來還是有很多人不擔心傷到車車!
10:12 終於抵達北得拉曼步道登山口,水田林道支線步行距離約 2.1K,耗時 42 分鐘。
導覽圖標示:步道入口(50分鐘)→休憩區(15分鐘)→瞭望點(40分鐘)→山稜線(40分鐘)→循環入口(35分鐘)→巨木區,步行來回時間約 5~6 小時。我們還需自循環入口岔去內鳥嘴山賞山毛櫸,據說步行時間約一小時。
步道從一開始就是陡上的原始山徑,幾乎沒有平緩的路徑。
10:36 於路樁 600 公尺處看到「好漢坡」,「接下來若是好漢坡,之前那一整段是啥?小漢坡??」我氣喘吁吁地小小抱怨,明明都是在不停爬坡!
事實證明前段是約 20~30 度的坡度,好漢坡之後是動不動就超過 45 度的陡坡,還有不少拉繩路段,程度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我不禁看到回程的辛勞(回程也是要走一樣的路)。
一棵造型奇特的樹幹讓我們得以喘息+玩耍
11:02 抵達第一處看到有「椅」的地方,不知是不是就是地圖所指的「休憩區」,我們也剛好如地圖所言——自登山口至此耗時 50 分鐘。休息 7 分鐘。
11:29 抵達 1.2K 的迴音谷(回音谷),因為奇特的地景,我們在此玩耍了 8 分鐘。
迴音谷雲霧變化很大,時不時清明開闊,時不時濃霧遮蔽。
11:50 抵達 1.3K 的觀景岩石,才剛到就見朋友已在巨岩頂。腹地不大的岩頂是一覽無遺的 360 度環景,由於沒任何其他山友,加上徐徐山風,我們便在此解決午餐。
12:05 短暫休息+裹腹之後,我們繼續未完的行程。
12:15 抵達 1.6K的循環入口,這裡腹地較廣、座位較多,所以大多山友都在此午餐。我們路過剛好跟上一團登山隊,這樣就不用煩惱走錯路了。巨木路線圖有人工標示「內嘴山 1749m」。
從循環入口上內鳥嘴山需一路爬升約 300 公尺、一小時,若欲前往神木區也是相同方向,只是中途的分岔點在哪我沒注意,因為一路低頭+賣力跟隨前方腳步+氣喘吁吁,導致我幾乎啥都沒注意,這是跟團的好處,也是得以輕鬆偷懶的缺點。
山徑開始出現山毛櫸的身影。台灣山毛櫸(台灣水青岡)是四季分明的闊葉落葉樹種,春天開花抽芽,夏天滿樹的翠綠,秋天轉化為一身的金黃令人驚喜,冬天落葉僅餘個性十足的枝條。目前分布範圍僅在台灣東北部:新北三峽北插天山一帶、烏來阿玉山西峰;新竹尖石的鳥嘴山;宜蘭南澳望洋山至銅山、下銅山、鹿皮山一帶,以及大白山、蘭崁山地區。(資料來源:https://e-info.org.tw/node/109247)
13:22 抵達海拔 1749 公尺的內鳥嘴山的三等三角點 #6285。泰雅族人稱鳥嘴山為「北得拉曼」(ptlaman), 新竹縣有三座鳥嘴山:關西鳥嘴山、尖石鳥嘴山、五峰鳥嘴山,但一般都將關西鳥嘴山稱為「外鳥嘴山」,尖石鳥嘴山稱為「內鳥嘴山」。自北得拉曼步道登山口到內鳥嘴山約四公里、耗時約 155 分鐘(不含休息)。
三角點附近聚集了非常⋯⋯多的山友,滿地的大型專業登山包,很是壯觀,喧嘩不止的興奮儼然是菜市場等級,要與三角點合影「請排隊」。山頂的山毛櫸樹王已稀疏,但殘餘金黃在藍天的襯托下還是很耀眼,非常有個性的枝枒不愧為冰河時期的樹種。
上山時很多山友都被金黃山毛櫸吸引,紛紛停下腳步拍照,我一心只想先抵達三角點,所以一路快閃人群前行。離開三角點、遠離人群後才原路折返開始尋點拍照。
欣賞完今年第二場山毛櫸饗宴之後,考慮到自身體力、腳力的因素,還有二公里的水田林道支線,我毅然決定捨棄巨木的環形路線,也就是原路折返登山口。但人算不如天算,明知回程要留意分岔點,但還是傻傻地跟著登山隊走到了巨木環形路線。沒一會,大夥就在山徑上排排隊停住了,原來是有一段陡峭的拉繩路段。
多段的拉繩路徑漸漸讓人群分散了,我在這段拉繩區滑了一大跤,好慘啊~~~~~
北得拉曼神木位於海拔約 1400 餘公尺的山林,是台灣目前已知最低海拔的紅檜巨木群。目前僅存約一、二百棵檜木,其中有四棵巨木被稱為「北得拉曼神木群」。
15:00 抵達一號神木,神木未標明任何資料。
一號神木的另一側似乎已呈現中空狀態,不知是否還有生命?由於我的身體已發出警訊(多處酸痛),加上手機沒電,所以我只能專注於下山的每一步,無心賞景、拍照了⋯⋯,感謝朋友提供的神木照片。
15:40 回到循環入口,我們在此做最後一次休息,接著就是一路陡下,我的腰部、髖骨、大腿肌早已發出哀鳴,頸部也因長時間低頭看路而發疼,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一步一步下山。終於 17:00 回到登山口,接著再踢 2.1 公里回到停車處。天色從晦暗到全黑,身體的酸痛變得麻木,彷彿身靈已分離——疲憊不堪的靈已遁逃,只剩身體無意識地運作。這次的登山經驗是我到目前為止最硬行程,我想我還是太體弱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