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樹冠層篩下的點點光斑印在清可見底的蜿蜒水圳,魚兒在水中悠游,遊人在林中暢遊。
捷運復興崗站一號出站,右轉中央北路三段→中央北路二段,再左轉稻香路沿著貴子坑溪蜿蜒前行。
途中遇見也要去貴子坑親山步道的年長山友四人,同行一小段後因步調快慢不同而分道揚鑣。
溪流被區分為一階一階,這就是水土保持工程裡的「跌水」工程,目的在消除水向下流的衝力,以減緩水的沖蝕力。
隱身巷弄的登山口不很明顯,貴子坑步道 45分鐘 1公里。貴子坑地區有厚層的石英砂及高嶺土,是製造玻璃及瓷土的原料,從日治時期開始就是北投陶瓷業原料的來源。但由於濫採造成礦渣堆積、土石崩塌,又位處偏僻山谷,月黑風高時行經於此,總令人毛骨悚然。加上遇大雨、颱風常造成土石流,使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所以被當地居民稱為「鬼仔坑」,後取其諧音改稱「貴子坑」。
上坡途中有一間寺廟,屋舍外並無明顯標示,但走進一瞧有香爐等祭祀用品。
持續令人喘吁吁的上坡
二十分鐘後終於結束了燃脂上坡路,我們在涼亭稍作休息,大家都已經汗流浹背(一點都不誇張),山頭的徐徐微風吹來也不禁讓我打起哆嗦,因為衣服都濕透了。初次見面的外國朋友Peter對鳥類頗有研究,他光聽鳥叫聲就能分辨鳥的品種,「那隻鳥的頭是紅的,那隻腳是黃的,那隻尾翼有分岔⋯⋯(沒錯,他講國語)」可惜在我看來都是黑色的剪影! 朋友笑說她是第一次覺得被鳥叫聲吵到,貴子坑的林相原始,遊客不算太多,也或許正是因為如此,鳥的種類及數量才會如此豐富。
台灣各地的櫻花都相繼盛開,我們也算趕上今年的櫻花季了。
土石流遺跡????意外地看起來頗美!
Peter發現正在快樂的蚱蜢(這麼近拍會不會令牠們害羞??還是我們才該害羞??)
來到三岔路,我們四處尋找路標,發現一根已毀壞的路標桿,上面該有的指標不翼而飛,但按常理,剛剛一路上坡,現在應該要下坡才會是環狀路線,所以便決定右邊的下坡路。迎面來了一位山友,詢問過後得知三條路分別的去向,「水源地很近,可以過去看看。」得到山友的指引,我們四枚青仔欉又爬回路口走向水源地。
果然沒幾分鐘就抵達水源地,水源地前一片整理完善的小廣場可供山友運動、泡茶閒話,以及避暑。
富有冒險精神的Peter在水圳口遲疑了三秒,二話不說便大步深入水源地一探究竟,二位女性友人也不知哪來的探險家精神,竟一起當起拓荒者!鮮綠茂盛的青苔+我似乎可預見崩塌水源地的模樣,所以我只跨前了五步(膽小變小了??)。
探訪水源地後便一路下山(下菁礐歩道),步道平緩好走,濃蔭蔽天,鳥叫聲不絕於耳,真是一條親山親水的林蔭步道。
抵達貴子坑親山步道的另一處登山口,雖然同樣是上坡,但從這處登山口上山似乎較為緩和,不如我們上山時的陡坡。
貴子坑步道+下菁礐步道,以三岔路口為分界。雖導覽圖上寫需4小時,但實際上2.5小時應該可以走完。
順道參觀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外國朋友Peter專攻地質學,所以對地形地貌地質特別感興趣,他講解的認真又專業,但我有聽沒太懂,好像有點辜負他的用心指導,我是一整個不受教的傢伙!!
哈哈~唯一的四人合照
再度回到貴子坑溪,結束農曆年過後的第一次健行(減肥)之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