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風華的女子,為畢生心願奉獻一生,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縱使已過四百餘年,人們對她的貢獻依然銘記在心!

麥蓋提莎車王陵45.jpg

 

今天的第一個行程是參觀有千年歷史的和田核桃王公園,09:40不到,我們是第一批抵達的遊客,園區可是被我們扣門開園的!

麥蓋提核桃王公園2.jpg

 

懸掛在葫蘆長廊的葫蘆是真的,但它是摘取後又綁在棚架上的傑作,是真是假,見仁見智。

麥蓋提核桃王公園8.jpg

 

核桃樹王屬國家一級古樹

麥蓋提核桃王公園3.jpg

 

據考證,核桃樹王約種植於唐代西元644年間,距今已有1372年的歷史。它是歷史輝煌的佛教古國首都約特干唯一生存下來的活證,距約特干遺址僅一公里。核桃樹王佔地約獨一畝,樹高16.7公尺,樹冠直徑20.6公尺,主幹周長6.6公尺,約需五人才能合抱。

麥蓋提核桃王公園5.jpg

 

麥蓋提核桃王公園6.jpg

 

由於年代久遠,主樹幹中間已空,形成一個上下連通的「仙人洞」,洞底可容納四人站立。核桃樹王目前還產核桃,所產核桃以個大皮薄、果仁飽滿著稱。核桃樹成雙成對的結果方式,使其有「愛情樹」的別稱。

麥蓋提核桃王公園7.jpg

 

核桃樹王公園一隅

麥蓋提核桃王公園1.jpg

 

麥蓋提核桃王公園4.jpg

 

麥蓋提核桃王公園9.jpg

 

核桃樹王園區不很大,不到一小時我們就離開,繼續前往遠在幾百公里外的麥蓋提!(新疆旅遊要有心理準備,每天行車都是數百公里,二、三百公里對當地人來說都是近!

麥蓋提.jpg

 

路邊常可見到苗條的楊樹,種植楊樹主要是防風沙,楊樹底部塗抹白灰以防蟲害,而白灰頂部的那一圈紅,據導遊苗苗說純粹是裝飾用。

楊樹.jpg

 

將近下午一點,我們在皮山買石榴。在台灣我幾乎沒吃過,雖知道它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但礙於價格及不知道的口感,所以始終沒敢嘗試。下車前導遊苗苗說:石榴籽的營養價值高,別一顆顆的吐出來,它是可以食用的。大夥跟著苗苗來到攤位前選購,購買前可以試吃,大家可能看我是台灣來的土包子,所以紛紛往我手裡塞已剖開的石榴,我顧著吃應接不暇的石榴,不知不覺竟吃了快一整顆,這下滿肚子的石榴籽會不會出事啊??

石榴攤的老闆起先不願拍照,但可能礙於生意(大家買了不少),最後還是一臉笑不出來的合拍了。我們買了三顆石榴花人民幣十元,是不是好便宜!

石榴1.jpg

 

飽滿又鮮紅的果肉是品質保證,這是沒吃完帶上車的試吃石榴。(到底是誰拼命給我試吃石榴啊~~~?)

石榴2.jpg

 

三百多公里花了約七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在17:30來到莎車王陵。莎車王陵即阿勒屯麻扎,是葉爾羌汗國王族的墓地。莎車王陵初建於西元1533年,本是葉爾羌汗國第一任汗王蘇力坦塞亦德的陵園,後來因第二代可汗拉希德以及著名的阿曼尼沙罕也葬於此,逐漸成為汗國王族的陵園。莎車王陵是迄今為止保留下來的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的墳區。莎車王陵由清真寺、墓地和阿曼尼沙罕陵墓三部分組成。

我們先參觀木卡姆大師——阿曼尼沙罕陵墓(下圖)。陵高22公尺,陵墓修建在一座高2公尺,寬10公尺,長10公尺的正方形基座上,陵頂爲園塔狀,兩層柱檐伸向體外,內為穹頂。整個建築以白色為主調,顯得潔雅聖嫻。登上陵墓的白色台階共有14層,而紀念陵墓四周的柱子有20根,分別代表著阿曼尼沙罕14歲時入宮當王妃,用了20年的時間去整理木卡姆。阿曼尼沙罕紀念陵墓構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蘭建築風格。

麥蓋提莎車王陵4.jpg

 

陵宮內牆上刻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內牆及墳墓外壁以石膏雕塑圖案和銘文,不僅華麗也更加顯示出了它在建築藝術方面的特性,充分表現了莎車在葉爾羌汗國時期的文化及建築風格。

麥蓋提莎車王陵5.jpg

 

阿曼尼沙罕紀念陵墓.jpg

 

木卡姆大師、詩人阿曼尼沙罕西元1526年生於葉爾羌(現莎車縣喀爾蘇鄉夏普吐魯克村),她從小就對詩和音樂有濃厚的興趣,西元1540年(年僅14歲)成為葉爾羌汗國(西元1514年~1682年)國王阿不都熱西提的王妃。
她拜訪社會藝人、詩人,民間歌手,著有《心中的格言》、《美德》、《阿曼尼沙罕詩集》等經典傳世不朽的著作,成為十五世紀傑出的維吾爾族女詩人。她成為王妃後開始著手蒐集、整理、創編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使民間音樂成爲科學、系統、嚴謹的曲目。「木卡姆」是民間音樂,是人們即興抒發情感的歌曲。而彙編完成的《十二木卡姆》馳名中外,是維吾爾樂舞藝術的稀世瑰寶。西元2005年11月25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阿曼尼沙罕王妃因難產卒於西元1560年(年僅34歲),安葬於阿勒屯麻扎,為紀念木卡姆大師阿曼尼沙罕的偉大貢獻,西元1992年修建了現在的阿曼尼沙罕陵墓。
麥蓋提莎車王陵6.jpg

 

【國王與王妃相見歡】

一天,阿不都熱西提汗國王來至阿曼尼沙罕的故鄉打獵,到了夜晚,他喬裝農民來到馬合木提(阿曼尼沙罕父親)家投宿,欲借以了解百姓的苦樂以及人民的心願。國王進屋後,看到牆角掛有彈布爾琴,他便請主人彈幾首樂曲。馬合木提說:我不會彈,這琴是我女兒的。隨後女兒阿曼尼沙罕信手彈唱一曲《潘吉尕木卡姆》的選曲。美妙琴聲使國王萬分驚喜,更令他驚奇的是,姑娘演唱的木卡姆新歌詞:
「我們的主啊  萬分感謝您
您把一位公正的人封為國王
阿不都熱西提汗為弱者、窮人遮住了炎陽
乃菲斯啊  要為神聖的胡達祈禱
如若不為公正的國王禱告
就要受到懲罰」
歌聲剛落,他便問:名叫乃菲斯的詩人是誰?這首歌曲的歌詞是從哪來的?
姑娘回答:乃菲斯是我的筆名,難道我非要背誦别人的歌詞?
接着姑娘又朗誦了幾首自己寫的詩文,國王有些不相信這麼年輕的姑娘能寫出這樣精美的詩篇,便又提出:請再寫首詩给我看看,可以嗎?
姑娘立刻信筆寫道:
「胡達啊  我面前的這個奴僕把我愚弄
今晚頓覺屋裡荊棘叢生」

阿不都熱西提汗國王會心一笑說:我出去一會兒就回来。於是他回到駐地,戴上王冠,披上斗篷,帶上10頭羊和一些茶葉、綢緞,由40位官員陪着回到馬合木提家中,送上禮物,恭敬地向主人公開自己的身份,並懇求主人把女兒嫁给他。

麥蓋提莎車王陵7.jpg

 

麥蓋提莎車王陵2.jpg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葉爾羌汗國王陵,其年代為明朝,面積16800平方公尺,葉爾羌汗國王陵由阿勒屯清真寺、阿曼尼沙罕紀念陵、王陵墓區三個部分組成。清真寺由門樓、禮拜堂組成。墓區位於東部,由大小三十多座墓塚組成,這裡葬有葉爾羌汗國的十二位汗王及部分王妃、大臣、學者,阿曼尼莎罕(木卡姆大師)也安葬在此。

麥蓋提莎車王陵8.jpg

 

喀迪爾汗是十六世紀葉爾羌王國的著名思想家、詩人、音樂家,他在阿不都熱西提汗國王及阿曼尼沙罕王妃在位期間擔任宮廷樂師,並幫助阿曼尼沙罕王妃蒐集整理完成《十二木卡姆》,可謂木卡姆大師。

麥蓋提莎車王陵10.jpg

 

麥蓋提莎車王陵9.jpg

 

麥蓋提莎車王陵11.jpg

 

通過圍牆大門進入墓群可以看到,在中央台子上的木製圍欄中,錯落有序地排列著葉爾羌汗國歷代汗王的陵墓。位於西南角的墓(葉爾羌汗國的創立人蘇力坦塞亦德汗陵墓)最為特殊,它外部由木製欄屋構成,內為穹窿形墓包。欄屋四面均由網格狀牆壁組成,上覆以紅色為主調的圖案。

麥蓋提莎車王陵12.jpg

 

麥蓋提莎車王陵13.jpg

 

葉爾羌汗國的創立人蘇力坦塞亦德汗(於西元1533年創立)的祖父玉努斯在青年時代曾投靠撒馬爾罕(現烏茲別克)的統治者,對那裡的文學藝術氛圍十分迷戀,而他的孫子塞亦德直接在葉爾羌汗國開創了這種國風,蘇力坦塞亦德汗本人及其繼任者阿不都熱西提汗都是詩人、音樂家,這使得當時的汗國首都莎車薈集了一大批音樂家、詩人及藝術家。

麥蓋提莎車王陵14.jpg

 

陵墓內的穹窿形墓包

麥蓋提莎車王陵15.jpg

 

蘇力坦塞亦德汗陵墓.jpg

 

蘇力坦阿不都熱西提汗陵墓,感覺披紅布的陵墓是王妃,披綠布的是子嗣。

麥蓋提莎車王陵16.jpg

 

麥蓋提莎車王陵17.jpg

 

陵墓刻有精緻紋飾及伊斯蘭教可蘭經文

麥蓋提莎車王陵3.jpg

 

麥蓋提莎車王陵18.jpg

 

講經堂圓頂

麥蓋提莎車王陵19.jpg

 

阿曼尼莎罕紀念陵墓

麥蓋提莎車王陵21.jpg

 

麥蓋提莎車王陵22.jpg

 

旁邊的阿勒屯清真寺並無開放給遊客參觀

麥蓋提莎車王陵20.jpg

 

馬路對面是葉爾羌汗國王宮,當然我們也無緣進去參觀。

麥蓋提莎車王陵1.jpg

 

麥蓋提莎車王陵46.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方珣 的頭像
    方珣

    貓頭鷹的心視界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