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害怕塞在雪隧,台九線果然是個好選擇,除了有好吃的茶葉蛋及臭豆腐外還可以俯瞰美麗的蘭陽平原,天海交界處隱隱約約的是否就是龜山島?
蘭陽博物館一樓是不收費的,要上二樓欣賞展覽就得花一百元了。一登上二樓就可透過玻璃帷幕看到青山藍天。
牆上寫著:阿藝倌真正水,噶瑪蘭後雨水。所以這應該是代表雨水的藝術表現手法囉!
搭乘手扶梯再往上登高,這種建築方式是所謂的後現代?感覺很環保,可以大量減少電燈的使用,採用玻璃帷幕也使空間有放大的效果,也減少了壓迫感。
展場的最高處,從這裡一層一層的逛下去,看展的民眾還真不少哩!
重現先民的生活方式的展覽,其實人潮真的很多,完全沒有好好欣賞的機會,純粹是走馬看花的行程。
從樓梯往中庭下看,可俯瞰到宜蘭的地形模型,配合得獎照片及不停變化的燈光秀。
真人大小的雕像很生動,現在已看不到這樣的乞丐,大多都是或趴或躺的假乞丐。
挑夫 ( 苦力 ) : 做細漢時,我聽老祖公在說,差不多離現今 8 . 90 年前,有挑擔的苦力為了搶奪地盤,分派抄起扁擔夯得頭破血流,死的死,斷腳斷手的更不少。
麥粉圓 : 我坐的這粒叫做紅毛土桶,聽說是日本運來很多木桶裝的紅毛土 (水泥的俗稱),做鐵枝路、橋樑和磅孔 (隧道) 工程使用。有一艘垵邊仔沉入東港嘴,桶裏的紅毛土就被海水凝結成這種石墩模樣。哈哈哈.........我沒拍到他坐的“紅毛土桶”!
賣什細 : 喊玲瓏、賣什細,就要挨家挨戶地把花粉、針線、毛夾仔、梳子、鏡子等等送到人家面前,本來攏麼用兩隻腳走透透,恰巧整駁仔的是我親戚,伊經常從庄腳載貨來,吩咐一定要搭伊回頭船下去,特別去伊庄仔頭繞一圈。親戚要走才有親。
腳下的小鴨鴨好可愛,一開始我還沒瞧見。小時我沒見過這場景,想必是收成後稻田裡有遺落的稻穗,鴨寶寶們在有水的稻田中隨著路徑,邊划水玩邊找稻穗吃!
飛魚在頭頂飛過,一道又一道的像流星。
逛回一樓的宜蘭模型,模型有依實際地形高度的高低起伏。
我的ㄚㄚ是否也是別人鏡頭下的遊戲?
這造型特殊的建物就不用再多加說明,早已經是個大地標了!
蘭陽博物館: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 750 號 TEL : 03 977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