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創作了三首鋼琴協奏曲,以1874年的第一號最受歡迎。他說﹕"我之所以創作,乃因為經由音樂我可以充分宣洩我的情感和感受。" 他一生固執他想表達的,最能讓他用音符捕捉情感的形式就是他的題材,除了鋼琴精湛的技巧展現,獨奏者與樂團精采的競爭與對話關係外,Tchaikovsky 融合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音樂風格的優秀能力,亦體現在這首協奏曲裡,屬於俄羅斯的第一、第二章節,第三章節的哈薩克舞曲,及來自德國浪漫樂派的第一樂章,切分音加上短 ─ 短 ─ 長的句型,非常接近舒曼的語法。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且非常莊嚴,有精神的快板 (奏鳴曲式)。在這樂章中的裝飾奏裏,聽得到類似蕭邦和李斯特的風格,法國號以宏闊無比的氣勢掀起巨浪,接著鋼琴主奏呼應交響樂團奏起的弦律。昂揚的弦律由鋼琴再次發展,這一百多個小節的主題其實只是樂章的序奏,導奏之長,幾乎佔去整個樂章 1/5 的篇幅 〈一開始的四音變奏〉,樂段結束後沒有再出現過。高潮迭起的序奏後,鋼琴獨奏的輕快音樂為第一主題才逐漸展開〈動態〉,此主題為烏克蘭乞丐的吟唱。跳躍的節奏交錯於鋼琴和樂團間,不順暢、滯礙難行的樂隊單獨奏一次鋼琴跟奏為第二主題,極富俄羅斯的淒美風格〈靜態〉,之後這兩道主題繁複地貫穿。除了鋼琴不斷歌唱外,多起由長笛、法國號、雙簧及單簧管擔綱的音韻更是不遑多讓,處處顯現Tchaikovsky 敘事的本領。整個樂團輕柔旋律,弦樂為發展部 (暗的世界) ,後長笛為明亮的部份,長笛與法國號互相呼應讓人安心。

  

 

第二樂章:為簡單的行板 ─ 非常快的快板 ─ 回到原速 (三段體)。在這樂章中則引用一段法國歌謠,不過由於加上弱音器的中低音弦樂演奏和鋼琴在高音區花俏地裝飾的緣故,而被模糊化了。焦躁的靈魂在這個安祥的夜曲主題裡當能得到安慰。弦樂撥奏而起,悠揚的長笛該是夜鶯的詠嘆。中間的快版像在繁華的宮廷舞會裡,音群輕快的旋轉。

  

 

第三樂章:熱情的快板 (迴旋曲式)。狂野的樂章幾近粗暴,在三拍的節奏裡,重音落在屬於弱音節的第二拍。鋼琴精準的節奏與樂團相互熱烈的回應。樂章結尾浩蕩無比,鋼琴與樂團釋放凜然的氣勢將情緒帶至最高點。

  

 

這首鋼琴協奏曲並非純鋼琴的炫技而已;悉心精緻的管絃樂部份緊貼著鋼琴獨奏,忽而潛行,忽而與鋼琴合而為一 優美淒切的弦律與圓潤的和聲交融化成絕美的詩篇,結構上是古典的;取材自俄羅斯民間歌謠、法國童謠;情感堆疊則是個人主義的浪漫樂風;這樣縝密的結合是 Tchaikovsky 的創作靈魂。此曲不只需要凌厲指法,更講求渾厚音量與磅礴大氣。樂曲樂章比重不均,第一章節的演奏時間遠超過第二、第三章節加起來的總長。導奏曾被認為是此首樂曲的重大「缺陷」,不過既然其真正功能不在於主題的陳述,那以 Tchaikovsky 典型的澎湃熱烈的齊奏旋律,一波波直接迎面而來,展示了在自此之後的音樂裡,獨奏者與樂團將是對等的競爭關係,鋼琴寬廣的音域、宏亮的音響、豐富的音色可與樂團抗衡的氣勢,在一開始的數十小節裏即表露無遺。樂章由宏偉、絢爛的主題開始,帶入抒情優美的旋律中,不僅創意十足且風格獨特。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全站熱搜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