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細琢的Devata女神栩栩如生,身段柔美的飛天仙女彷彿經過數百年依然能翩翩起舞。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8.jpg

 

達松將軍廟(Ta Som)入口前有排攤販,兜售商品的小孩總是在我們一下車時便蜂擁而上,他們能分辨出我們來自何方,講著我們聽得懂的語言,只是現在還是早上,理應是上課的時間,為何這麼多孩子沒上課?難怪導遊要我們別跟小孩買任何東西,這樣才能促使他們去學校上課。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40.jpg

 

Ta是對長輩的尊稱,Som則為人名。十二世紀末(約西元1186年)由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達松將軍而建的寺院,屬於佛教寺廟。相傳當年占婆族佔領吳哥,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率兵將占婆族趕走,進而登上王位,這位達松將軍功不可沒,因此國王建此廟紀念他。寺廟出入口的城牆為巴揚寺的樣式( 闍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高棉的微笑),雖寺院是已荒廢的遺跡,但部分女神像保存完好。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jpg

 

四面都刻著吳哥王朝全盛時期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帶有微笑的面容(闍耶有充滿智慧之意),唯與印度教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四面佛菩薩,也代表佛家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所謂「金剛怒目不如菩薩垂眉」。經過五百多年叢林的掩埋,再加上長年濕氣籠罩,寺廟多處覆蓋著厚厚青苔,當年繁榮盛況只能靠各自的想像力了。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2.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jpg

 

牆上雕飾的蒂娃妲(Devata)都是大耳垂上帶著耳環的女神像,其中有一些像是在玩自己的頭髮,每尊姿態皆不同,尊尊婀娜多姿、微笑動人,讓人賞心悅目。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4.jpg

 

西側第二層圍牆破損嚴重,上方的建物全數倒塌,一旁還有木架幫忙支撐,防止繼續坍塌,還好吳哥窟不在地震帶上,否則我想後世的人類將無緣再遙想千年前的榮景。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5.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6.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7.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8.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9.jpg

 

優尼(Youni)上方的林伽(Linga)已消失,優尼的一側具有突出的管狀開口,其象徵女陰。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0.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1.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2.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3.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4.jpg

 

達松面積不大,一會兒就走到東塔門,東塔門頂一樣是闍耶跋摩七世的微笑,其上的蓮花還依稀可見。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5.jpg

 

大家有看到三張臉?一個正面,二個側面。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6.jpg

 

東塔門內部被古樹嚴重盤繞,如果將這些糾結的樹根完全清除,恐怕會危害整座塔的結構。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7.jpg

 

東塔門外已被古樹緊緊包裹住,從正面完全看不見後面的「高棉的微笑」,到底是樹依附著塔?還是塔因樹而屹立不搖?神秘大自然的力量不可小覷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21.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20.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8.jpg

 

古樹根像緊緊纏住塔門的八爪魚,有縫就鑽,幾百年來塔樹共生。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19.jpg

 

從東門返回西門的途中見有孩子在作畫及賣畫,這是此行我唯一遺憾沒買的東西,導遊小陳說他們有接受藝術學校的訓練。簡單的筆法搭配鮮豔的色彩,還有讓人思考的留白,「簡單」反而更顯不簡單。本以為其他地方還會有類似的小販,但錯過就是錯過了啊!(聽說價格可以當場與之議價)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22.jpg

 

東側的第二層圍牆保存得較好,塔頂的蓮花清晰可見。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24.jpg

 

門兩旁有威嚴的達拉帕拉門神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25.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26.jpg

 

另一對達拉帕拉門神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27.jpg

 

相隔幾百年的石像人像大對決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28.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29.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0.jpg

 

好長的耳垂,好大的耳環,她們總是輕閉雙眼,嘴角漾著淡淡的笑容。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1.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2.jpg

 

飛天仙女阿布薩拉(Apsara)曼妙身材跳著緞帶舞,栩栩如生的柔軟身軀,我彷彿聽見輕輕流洩而出的音樂聲。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3.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4.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5.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6.jpg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7.jpg

 

還好當時是在岩石上做雕刻而非在紅磚上,這些美麗的雕像才得以保存,我們才有機會一窺芳澤。

吳哥窟松達將軍廟39.jpg

 

接著前往東梅蓬寺(East Mebon),因吳哥有長達半年的雨季,雨季容易有水患,而乾季又無水可灌溉,所以歷代國王都想盡辦法要蓋水庫以解決水的問題。耶輸跋摩一世遷都吳哥後開始興建東大人工湖(East Baray),東西長約7.5公里、南北寬2公里。西元952年由羅貞陀羅跋摩在東大人工湖中建造東美蓬寺以謝神(Mebon就是水神廟的意思),因為當時人認為水能防洪又能灌溉是因為有神明(水神)的保護,當然現在湖水早已乾涸。當時要到湖中神廟必須搭船進入,現在的入口處設有木梯(當時的碼頭),方便遊客進出。

吳哥窟東梅蓬寺2.jpg

 

四邊皆有塔門可進入,但似乎嚴重損毀,平台上的東西南北側各設置二隻守護獅,牆垣的四角有真象大小的雕塑。

吳哥窟東梅蓬寺3.jpg

 

吳哥窟東梅蓬寺4.jpg

 

吳哥窟東梅蓬寺5.jpg

 

真象大小的雕塑在四個角落(容易失足,請小心拍照)

吳哥窟東梅蓬寺6.jpg

 

吳哥窟東梅蓬寺7.jpg

 

毀損不堪的長方形藏經閣

吳哥窟東梅蓬寺8.jpg

 

當時的東美蓬寺就像是浮在水中的金字塔型寺廟,以須彌山Meru(中心頂層寶塔)為宇宙中心概念的建築,山是最接近天的地方,是眾神的居所,對山的崇拜就是對天神的敬畏。有四座塔圍繞著較大的中央塔,每座塔均有三個假門及一個可以進塔的東門,紅磚牆外原本覆蓋有灰泥層,直接在灰泥層做外牆的雕飾,但灰泥層的雕飾均已剝落,紅磚外露,只有沙岩雕刻的門楣得以完整保留。

吳哥窟東梅蓬寺9.jpg

 

每座塔的各方位都有門,但只有東面為真門,其他三面為假門,四個方位的門楣雕刻著不同主題。(中央塔)

吳哥窟東梅蓬寺10.jpg

 

中央塔八角形長柱,雕琢精美的門楣,兩蛇攪動乳海、捲起浪花、產生生命的神話故事(印度神話——乳海翻騰),因陀羅神(Indra)——天空之神坐在三頭神象愛羅婆多上,因為大雨天上來,故天空之神也掌管著水,遂成為水神廟的祭祀主神。門楣的雕飾:東方-因陀羅Indra與其坐騎愛羅婆多Airavata,西方-梵倫那騎乘神鵝漢薩,南方-地獄判官閻摩(Yama)騎在水牛背上。有些門楣嚴重損毀,完全看不出紋飾,還被塗上一層水泥。

吳哥窟東梅蓬寺 門楣12.jpg

 

吳哥窟東梅蓬寺 門楣1.jpg 

 

中央塔原本放置著濕婆神的林伽(Linga),但現在供奉這尊神祇,另四個堂塔原為歷代國王祭祀祖先之祭壇。

吳哥窟東梅蓬寺1.jpg

 

往昔設計許多小圓孔以利灰泥黏附在磚塊上,而在灰泥上直接做雕飾,不過皆已蕩然無存。

吳哥窟東梅蓬寺2.jpg

 

砂岩做的假門

吳哥窟東梅蓬寺13.jpg

 

吳哥窟東梅蓬寺14.jpg

 

吳哥窟東梅蓬寺 門楣15.jpg

 

毗濕奴神的化身——獅面人身的那羅辛哈撕裂惡魔希蘭亞卡希普的胸膛

吳哥窟東梅蓬寺 門楣16.jpg

 

吳哥窟東梅蓬寺17.jpg

 

吳哥窟東梅蓬寺18.jpg

 

連石象的象牙也被盜?是太無知還是太猖獗?

吳哥窟東梅蓬寺19.jpg

 

吳哥遺跡的窗柱是以柬埔寨國樹——棕糖樹的樹幹為造型,數目為單,當地認為雙數不吉利,意謂著死亡。

吳哥窟東梅蓬寺20.jpg

arrow
arrow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