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陸路倆相好,偕伴同遊山林趣,陌客來訪齊聲唱,媚惑凡人留仙境。

陽明山魚路古道

 

搭乘遊園公車108於12:40抵達擎天崗遊客中心,指示牌清楚標示「金包里大路0.5公里」。

陽明山擎天崗遊客中心

 

陽明山魚路古道 (2) 陽明山擎天崗

 

位於擎天崗系步道的金包里大路又簡稱為魚路古道,遊客可選擇沿著旁邊的環形步道走到金包里大路城門,再由當地人叫河南勇路的石階走下山。滿山的芒花在雲霧中飄飛,濃濃秋意襲來,讓人驚覺:一年又快結束了!

陽明山魚路古道 (3)  陽明山擎天崗

 

以前從沒看過擎天崗大草原上有如此多的牛隻,在此生養的牛隻真的好幸福喔~~(哈哈....同牛不同命!)

陽明山魚路古道 (4)  陽明山擎天崗

 

金包里大路城門為早期限制人們進入城內軍事要塞所設之關卡,西元1894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當時各地住民起義抗爭,台灣北部武裝抗日軍的首領簡大獅即以北山(陽明山)為根據地,以石塊、木材在此構築城門矮牆,然因實力相差懸殊,最終仍不敵日軍。但日軍依其所願允許他們留在山區,並安排他們修築「燒(火庚)寮─山仔后─山豬湖」段道路,豈料簡大獅與當地土匪結夥,遭日軍剿殺,最後死於明治33(西元1900)。當年城門矮牆已不見蹤跡,現今的城門為民國86年重建而成。金包里大路目前只可通至上磺溪停車場,而上磺溪至八煙因崩坍嚴重,目前不開放通行。 

陽明山魚路古道城門  陽明山擎天崗

 

清末以來,台灣流傳著一句話俗諺──「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里大路(魚路)」,此為形容陽明山特有的氣象與人文景觀。金包里大路是當時與更早以前往來士林與金包里(金山)之間的主要交通要道,最早可能是平埔族原住民各社之間往來的交通及聯姻的道路。明、清時期,大陸漳州、泉州的漢人大量移入台灣,他們拓荒開墾從平地延至山區,往來兩地運送魚獲、硫磺、茶葉、大菁等貨物的人越來越多,清廷為防止台灣反清勢力叛變,遂自大陸調派河南勇軍在此駐防,故軍隊長期利用於移防兩地之步道則也稱為「河南勇路」。

至於為何又稱「魚路」,乃由於金山附近海岸線綿長,水產豐富,自古漁業極盛。以前金山當地的漁民便漏夜挑其魚蝦沿磺溪上行,翻越擎天崗,經過山仔后,黎明才抵達士林、大稻埕銷售,這條魚路在台灣的漁業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其實早在三百年前,也就是荷蘭人時代,平埔族就靠此路來來往往。魚路在日據時期仍照舊有漁民在利用,但後來金山至基隆的輕便台車開通後,金山漁民便將漁獲用台車運至基隆,再用火車運至台北大稻埕,而魚路遂漸漸被人淡忘。但太平洋戰爭(二戰期間)爆發時嚴禁魚肉販賣,金包里大路才又成為漁民走私魚貨的路線,這期間,日本人又闢砲管路(日人路),而砲管路最後也被併為魚路的一部份。

陽明山魚路古道 (6)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清查台灣道路,他們所謂的「大路」是指鋪設石塊的道路;「小路」則指泥土路,故雖稱為「金包里大路」,實際上路面狹隘、車馬難行。明治34(西元1901),日本政府在此為了運送砲管、馬車通行之軍事所需,順應地勢而闢有迂迴平緩的「砲管路」(日人路)。金包里大路與砲管路的差異:金包里大路距離短、較直、較陡;砲管路距離較長、「之」字形迂迴繞行、較平緩。

13:00 距離目的地──上磺溪停車場還有3公里,此處是屬砲管路(日人路),海拔719公尺。

陽明山魚路古道 (7)

 

【獅子望圓山】此地外貌略似一隻正注視遠處圓潤大球且俯臥著的獅子,上方山嶺就如同中國傳統獅子的造型,左側小丘是牠的右前腳,臉部向右回望右側的圓形山丘(圓山)。請大家盡情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陽明山魚路古道 獅子望圓山

 

這裡的泉水是金包里大路與日人路沿線地勢最高的水源地,早期先民從金包里行經此處時都會飲水歇息。左邊水道會聚流至下圖的出水口,當天剛好在做除草的施工,所以有段古道上全都是割除下的草屑。

陽明山魚路古道 (9)

 

陽明山魚路古道 (10)

 

【嶺腳庄聚落】平坦台地左側冒煙霧的地方是早期重要的硫磺礦區──大油坑;右側密林下,清朝中後期至日治時期曾出現小型散居型聚落,即嶺腳庄的所在地。金包里大路最興盛的時期約有15戶人家居住在此。然隨其產業的沒落,居民逐漸外移,雖先民生活景致已不復見,但步道旁的房舍遺跡依舊可見。

陽明山魚路古道 (11)

 

此處長而陡峭的石階早期被稱為「百二崁」,據說是因為有120個石階而得名。為了讓步行者能走得較舒適,先人以智慧發展出中間鋪大石、兩側以小石頭輔助固定的方式鋪設,以符合人的踏步距離與踩踏位置。還好我是從擎天崗往下走,如果從上磺溪停車場往上爬,不用120階,我想20階就鐵腿了!(好像太沒用了!)

陽明山魚路古道 百二崁

 

【土地界線】這顆步道旁的大石長久以來被尊稱為「大石公」。早期這顆大石公是草山與金包里等地居民用於劃分道路界線的界石。

陽明山魚路古道 大石公

 

陽明山魚路古道 大石公

 

石階步道消失了,轉而進入濃蔭密林。

陽明山魚路古道 (15)

 

陽明山魚路古道 (16)

 

林中的小土地公廟,旁邊兩層的廟宇建築很可愛,但我不知是什麼作用?我想從前經過此處的行者應該都會停下腳步祈求一路平安順利吧,終究這一趟走下來可是很辛苦的,我彷彿看見無以計數的辛苦揮汗旅人的虔誠臉龐。物換星移的現在,我們背著相機及飲用水,輕鬆愉快的郊遊踏青,這情景是當初的人作夢也沒得見的吧!

陽明山魚路古道 土地公廟

 

陽明山魚路古道 (18)

 

天籟、八煙是到不了了,下一站許顏橋剩300公尺。這片林蔭小道走起來真是心曠神怡,空氣清新是不用說了,耳邊的潺潺水聲更讓人恍入仙境,我在林中蹦蹦跳跳簡直不敢置信眼前的美!

陽明山魚路古道 (19)

 

陽明山魚路古道 (20)

 

陽明山魚路古道 (21)

 

【水稻梯田(大路邊田)】這片南北縱向的平整階狀坡面是清末至日治以來居住此的居民所闢之梯田。早期此田地種植有水稻、蕃薯、竹筍等作物,當時都會擔至八煙與金山等地,以交換日常生活必需品,但隨著產業的沒落,農家曾將耕作改為牧牛,但仍不敵大環境的變遷,最後留下荒蕪的梯田逐漸回歸大自然。

陽明山魚路古道 水稻梯田 大路邊田

 

陽明山魚路古道 (23)

 

陽明山魚路古道 (24)

 

陽明山魚路古道 (25)

 

陽明山魚路古道 (26)

 

【憨丙厝地】經考古研究發現,金包里大路的極盛時期約於清代中、後期至日治時期(1819世紀),當時此區的各個厝地都具有居住的功能,其中這個「憨丙厝地」可能是當時道路中途的休息站,也就是具有商業行為的小型店鋪。

陽明山魚路古道 憨丙厝地

 

一旁瀑布嘩啦嘩啦好大的水聲,只是樹枝藤蔓濃密,完全沒辦法拍清楚層層疊疊的瀑布。

陽明山魚路古道 (28)

 

14:10抵達許顏橋,明治29(西元1896),石門的茶葉商人許清顏,他為提升金包里大路的運茶效率及避免涉溪時溪水濺濕茶葉,於是出資在溪面最寬的上磺溪築橋,也就是這座「許顏橋」。

陽明山魚路古道 許顏橋

 

步道上類似觀景台的設施(我不知究竟是不是觀景台?)

陽明山魚路古道 (30)

 

基本上一路上幾乎都只有一條路,要走丟也蠻困難的~

陽明山魚路古道 (31)

 

通往上磺溪停車場的方向,指標說還有1.1公里。

陽明山魚路古道 (32)

 

陽明山魚路古道 (33)

 

又遇見一瀑布,這次清晰可見,拜前幾天下雨所賜,其實水量還蠻豐沛的。

陽明山魚路古道 (34)

 

【車埕與爐灶】西元1950~1951年間,也就是台灣光復初期,此區曾經有開採白土礦,為了提升運輸效能,於是將此路段拓寬,故這裡又稱為「車埕」,而路邊的石灶遺跡則是當時礦工用來生火煮飯的爐灶。【日人路 海拔471公尺】

陽明山魚路古道 車埕與爐灶

 

陽明山魚路古道 (36)

 

陽明山魚路古道 (37)

 

轉個彎,遇見一片楓葉林,滿地黃楓幾乎要佔領整條步道,揀一個完整的你,讓你好好地霸佔我全部的思緒!

陽明山魚路古道 (38)

 

14:46下至上磺溪登山口,眼前突然豁然開朗,有股淡淡的硫磺味混著潮濕的空氣竄入鼻腔,這就意味著重返人間?還有200公尺就到上磺溪停車場了。

陽明山魚路古道 上磺溪

 

陽明山魚路古道 (40)

 

溪邊岩石上留有硫磺的痕跡

陽明山魚路古道 上磺溪

 

14:52抵達上磺溪停車場

陽明山魚路古道 上磺溪停車場

 

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地圖  

 

陽明山魚路古道 (43)

 

陽明山魚路古道 (44)

 

15:02抵達陽金公路上金包里大路的登山口,對面就是皇家客運1717台北─陽明山─金山的上磺溪橋(魚路古道)公車站,可行駛至MRT劍潭站及台北車站(公園路),車資按距離計算,可使用悠遊卡。雖然我是從12:40從擎天崗遊客中心出發,15:02才到陽金公路公車站,約140分鐘走完全程,但實際上因為我常停下來拍照,還有一次停下來休息吃東西,所以嚴格說來,應該可以扣掉30分鐘,我想慢慢走二小時應可走完全程。

陽明山魚路古道 (45)

 

皇家客運1717時刻表

   

arrow
arrow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