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在 1804 年創作「英雄交響曲」時燃燒的熱血於 1809 年創作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時再度沸騰起來,其肉體與精神的糾葛完全寄託於鋼琴與管弦樂之中,當年即完成該曲的創作。《皇帝》是他的鋼琴協奏曲中最壯闊、最光輝、最莊嚴的樂曲,表現了威風凜凜的英雄氣勢,有如高高在上的皇帝,顯露出崇高無上的王者威嚴,故而被後人冠以《皇帝》的雅號。《皇帝》並非貝多芬創作時所提,起初只是流傳在英語系國家的暱稱,是由當時英國一位鋼琴技術的先鋒人士所取,在歐洲並沒如此稱呼此曲。此曲是帶有交響性格的鋼琴協奏曲,整部作品約四十分鐘。

 

1809 年拿破崙大軍進入維也納,BEETHOVEN 躲進弟弟家的地下室,忍受著不絕於耳的疲勞轟炸聲,在戰火中他一心一意地思索這首樂曲的創作,強烈的民族意識與人性的探求,藉著音樂的發展傾訴了出來,他情緒激昂地在手稿上寫著:「戰爭的凱旋曲!進攻!勝利!」。

 

第一樂章:奏鳴曲形式、快板(Allegro)。本樂章之曲式十分龐大,約長二十分鐘。樂章以雄偉之姿態開始,由整個樂團演奏三個宏亮的和弦,中間穿插著鋼琴的琶音。鋼琴炫技的樂段過後,樂團奏出本樂章之主旋律,鋼琴則在九十五小節後才出現,並以簡單之上行音階作引子,輕柔地帶出樂團奏起的一個主題。接著鋼琴跟樂團展開篇幅較長之對答,其中一段鋼琴以厚重的和弦應對於管樂。置於尾奏的裝飾奏(隨演奏者的技巧即興演奏)使此協奏曲的演奏者無法發揮其精采場面,便是顯示了交響性格的證據。

      

 

第二樂章:稍快的慢板(Adagio un poco mosso)。此樂章開始之時,小提琴如夢似幻的像憩息般地奏出寂靜的主題──溫柔而仿照詩歌的樂段,高音弦浪漫深情的拉奏,低音弦以極弱的撥奏唱和,木管的和聲增添了夢幻的氣質,是一種令人窒息的唯美。之後鋼琴加入則變得極簡樸,鋼琴以下行旋律作獨奏,開始了極優美的話語。最後鋼琴暗示次樂章的主題,在看不出段落之下突然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迴旋曲形式、快板(Allegro)。該樂章是一段壯麗的終曲帶有歡欣氣氛,先以七拍子迴旋曲(A-B-A-C-A-B-A)作開端,「A」是樂章主要的迴旋主題,以切分音節奏構成,而這主題在第二樂章末就已經先溫柔的預告了,不過進入第三樂章後就顯得更加強壯威猛。主題由鋼琴開啟後經管弦樂反覆演奏,鋼琴接以輕巧的過門,精緻地展開音符的追逐,逐漸掀起了華麗的序幕,迴旋曲的主題再度加入推波助瀾的行列,最後以鋼琴引發之華彩樂段作結。總言之,鋼琴與管弦樂猛烈的追逐在狂熱的興奮中結束曲子。

  

 

戰火後經濟蕭條,BEETHOVEN 的生活大不如前,鋼琴家生涯也已結束,完全聽不到自己演奏的聲音。1811年11月28日在萊比錫的首演(由 Friedrich Schneider 負責鋼琴獨奏)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各報章因而稱讚該曲為「有史以來最獨一無二、最天馬行空、最傳神也是最困難的協奏曲之一」。但在1812年2月及1818年4月《皇帝》的演出,雖是由 BEETHOVEN 的第一大弟子擔綱,但是演出後觀眾反應卻不佳,因此一直到 BEETHOVEN 過世前,《皇帝》都未曾再次演出。

 

《皇帝》協奏曲的命名並非由 BEETHOVEN 自己親題──這還是 BEETHOVEN 最不喜歡的標題。此曲是 BEETHOVEN 的轉淚點:身為鋼琴技巧名家,BEETHOVEN 一向以其演奏自豪,也都為其鋼琴協奏曲首演。然而隨著耳疾加劇,他不得不放棄獨奏家生涯,將此曲首演讓給其他鋼琴家時,BEETHOVEN 的寫作也隨之改變:他捨去可供獨奏家自行發揮的裝飾奏(Cadenza),改成鑲嵌於管弦樂中的獨奏段。雖然鋼琴技巧華麗燦爛,全曲卻宛如交響樂,第二、三樂章更巧妙相連,《皇帝》這番設計馬上成為諸多作曲家的模範。裝飾奏化約成樂曲的一部分,也使作曲家重新思考這炫技獨奏段的意義,把音樂詮釋與表現的權力逐步收回手裡。─── 焦元溥

arrow
arrow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