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過後的里加舊城區給了我另一種思維 ─── 遊走在虛實之間,有時會迷失方向,但無論如何都要回歸到自己的平衡點。

DSC_7857

 

今天要搭車前往拉脫維亞首都 ── 里加(Riga),地廣人稀的波羅的海三小國除了市區外,其餘所見之處大多都是原始樹林,導遊說有時還會看見鹿之類的野生動物,聽到這裡我的瞇瞇眼便努力的睜大再睜大,想試試我有沒這等幸運! 

DSC_7732

 

DSC_7733

 

DSC_7734

 

DSC_7735

 

結果一直待命的 Nikon 小D只看見了小木屋、大片麥田及麥草捲,連最愛的藍天白雲都還沒起床。立在麥田中的碩大木椅應該是廣告指示牌,還真是創意無窮! 

DSC_7738

 

拉脫維亞曾被德國、瑞典及俄羅斯佔領過,在 1991 年蘇聯解體時宣布獨立。里加位於東西歐交會處,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長久以來是拉脫維亞的金融文化中心,也曾是蘇聯 15 個共和國中經濟最好的國家,故有「小巴黎」的稱號。拉脫維亞的午餐後,在路邊遇見一顏色鮮艷的單車,恰與綠樹形成明顯對比,看來又是一個創意指示牌。 

DSC_7748

 

才拍完上一張橘色單車狂想曲,忽地天空就降下大顆大顆的雨珠,大夥都沒帶傘,一時間都急忙亂竄,所幸遊覽車及時出現解救了 20 隻無頭蒼蠅。拍拍身上頭上相機上的雨水,我好整以暇的望向車窗外,真是連當地人也無法預測的及時雨,前一分鐘還是陽傘下一分鐘就變雨傘的天氣,還是來管菸等雨停吧! 

DSC_7752

 

行經道加瓦河前往老城區時大雨還不見趨緩,這下得撐傘逛舊城區了嗎?真悶~~~~~我此刻的世界還真是一片灰白加上滾滾淚珠! 

DSC_7755

 

 在里加舊城區的大雨中我們一行人躲進了里加大教堂。里加大教堂是條頓人在 1211 年開始歷經 500 年修築完成的,歷史上曾數度改建,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教堂,內部有一座曾是世界最大的管風琴(6718支風管)。

簡單介紹一下條頓人:條頓人是古代日耳曼民族的一個分支,所以後世常以條頓人泛指日耳曼人及其後裔更或直指德國人。最為聞名的日耳曼戰士就是條頓騎士,是一群受十字軍所感召具有宗教使命的戰士,條頓騎士透過征戰將基督教傳播至波羅的海地區,但最終還是被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所遏止。

DSC_7783

 

教堂的長廊地上擺放很多古物展示,乍看之下我以為是要維修的東西,斑剝的牆面似乎沒有要整修的意思。 

DSC_7757  

 

DSC_7784

 

DSC_7760

 

教堂內部並沒有太多過於華麗的裝飾,莊嚴肅穆的氣氛反倒更多了一些,木條長板信徒椅的數目是我看過的教堂裡最多的,由此可想見它的全盛時期是多麼輝煌。這些高掛在牆柱上的裝飾不知是不是各個時期條頓騎士團的標誌,但右圖中紅十字確實是代表著條頓騎士團。

Day 5(big)

 

DSC_7771

 

DSC_7769

 

DSC_7777

 

DSC_7774

教堂裡的聖水池映著玫瑰窗 

DSC_7772

 

要離開里加大教堂前,無意間撇見這個神祕空間,我看見微弱燈光便怯生生的輕推開大門,其實裡面的光線很弱我根本看不清,只直覺的框住大概輪廓,回來後用軟體調整才看到它隱身在黑暗中的模樣。 

DSC_7782

 

里加舊城區保留了完整的中世紀建築,之後在市中心發展出新藝術風格建築,使里加像一座建築博物館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步出里加大教堂後發現雨停了,喜出望外的我忙著收傘、掛傘竟忘了回頭拍里加大教堂的全貌,再一個「悶」~~~

DSC_7786

 

DSC_7787

 

DSC_7788

 

DSC_7789

 

真真假假傻傻分不清,為何靠邊的窗戶及牆角裝飾都是假的?重修時偷懶還是另類創意? 打不開的窗,等不到的清秀佳人~~

DSC_7800

 

DSC_7792

 

DSC_7793

 

DSC_7798  

 

DSC_7799

 

三兄弟之屋是里加老城裡最有名的中世紀民宅,三兄弟的大哥(右邊白色)建於 15 世紀,是里加最古老的磚石結構建築,其次是中間黃色建物 1646 年(17世紀),老么便是最左邊的綠色建物,建於 18 世紀。建物的窗戶都很小,是因為當時要課征“窗戶稅”的緣故,越大稅越重,目前是拉脫維亞建築博物館所在地。

DSC_7803

 

DSC_7804

 

大哥的門牌是 17 號 

DSC_7801

 

二哥的門牌是 19 號,所以老么是幾號?猜對沒獎! 

DSC_7805  

  

大雨過後的街道有了另一種風情  

DSC_7806

 

聖雅各伯教堂是羅馬天主教主教座堂,建成於 1225 年( 13 世紀),主保聖人是聖雅各伯。教堂超高我的 Nikon 小D拍不進它高聳入雲的綠尖塔(應該是技術差),繼續「悶」~~~ 

DSC_7810

 

DSC_7811

 

拉脫維亞的國會大廈 

DSC_7813

 

沒有太多的遊客是個悠閒漫步的好地方,沒有地圖、沒有方向,只是從一條小巷拐進另一條小巷,反正最後再抬頭找尋教堂尖頂就可以了,下雨積水的淺水窪在石塊路上更顯中古世紀的味道。 

DSC_7860

 

DSC_7817

 

這條小巷似乎名為噪音街,據說是全舊城區裡最窄的巷子,那台灣鹿港的摸乳巷是不是該列入金氏紀錄裏了,我想很多歐洲人及美國人都無法順利走進摸乳巷,當然更別想“摸乳”了~~~ 

DSC_7818

 

DSC_7819

  

瑞典之門,這是瑞典人在 1698 年統治時期所建的防禦城牆,原有 25 座城門,如今僅存這一座。有一個關於瑞典門的傳說:一位里加少女愛上了一位瑞典士兵,在一次半夜約會時被人撞見,於是他們被捉了起來塞進城門的城牆裡。後來便謠傳只要在半夜經過瑞典門聽到他們的綿綿情話,就代表你已找到真愛。真不知這是浪漫故事還是恐怖傳說?半夜聽到城牆裡傳來對話會被嚇死吧!還找到真愛勒~~ 

DSC_7822

 

DSC_7824

 

DSC_7825

 

 餐館的座位是直接擺在街道上,所以我就理所當然的走在裡面亂亂逛,真是一個創意無窮的國家,很多設計都讓我驚喜連連,小小的不同就會讓人莞爾一笑。

Day 5(big)2

 

DSC_7828

 

糖果櫥窗講究配色,買來怎捨得吃進肚子~~  

Day 5(big)1

 

Day 5(big)3

  

歐洲有不少國家自中世紀起就視黑貓為魔鬼的象徵。這棟貓屋的主人曾是位富有的德國商人,1909 因行為不檢點被拒於商會之外,他在憤慨之餘便在商會對面蓋了這棟豪宅,在塔頂放上了弓身翹尾狀似發怒的黑貓雕像,以侮辱性的姿勢來表達對商會的不滿,多年紛爭後最後經法院調解成功,兩方達成協議,保留該建物但改變貓尾的朝向,改變以貓首對向商會。其實去時我並不知道貓屋的歷史及重要性,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貓屋」,恰巧是在老城閒逛時抬頭瞧見的,覺得貓站在屋頂的姿勢特殊才按下快門的,沒想到傻人有傻福! 

DSC_7858

 

IMGP1356  

 

波羅的海地區出現的第一間麥當勞,相當有歷史意義,但對我們來說進去上上廁所的重要性更大。 

DSC_7850

 

DSC_7863

  

這巨大的火藥塔是 18 個瞭望塔倖存的唯一一個,目前內部為拉脫維亞戰爭博物館,圓柱體的牆面還清晰可見砲彈孔的痕跡。 

DSC_7831

 

拉脫維亞郵政儲蓄銀行,在拉脫維亞就有 155 個分行,牆上美麗的圖案不知是不是代表各分行的標誌。 

DSC_7834  

 

屋後的尖塔是聖彼得教堂,目前高 123 公尺(戰前高 136 公尺)的教堂始建於 1209 年,在 15 世紀初擴建,曾遭雷電襲擊還造成兩次坍塌,二次大戰前是歐洲最高的木製建築,在戰爭期間屋頂及鐘樓都毀於戰火的肆虐。 沒拍到聖彼得教堂的全貌實為一大憾事~~~

DSC_7839

 

以市政廳廣場為起點,位於此棟市政廳對面的黑人頭之屋是里加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

DSC_7849  

 

DSC_7866

 

 

黑人頭之屋又稱黑頭宮,建於 14 世紀,屬於黑頭兄弟會,是里加的德國未婚商人所組成的商會。二戰期間曾遭德國轟炸成為廢墟,目前的建物重建於 1995-1999 年間,黑人頭之屋目前為博物館及展覽館之用。照片右下角也是位於市政廳廣場中央的是羅蘭戰士雕像,它象徵著正義及自由。

DSC_7865

 

立面山牆的裝飾極為精雕細琢,牆面上的雕像分別為:水神、團結神、和平神及商業神,ANNO 1334 , RENOV ANNO 1999 代表著創建年份及修復完成的年份。 

DSC_7842

 

DSC_7846

 

當時的德國商會會員信仰黑人守護神 ── 摩里斯,所以商會所在地才會以「黑人頭之屋」為名。右邊的就是摩里斯;左邊的則是瑪麗亞。 

DSC_7843  

 

摩里斯手上的旗幟及盾牌就是條頓騎士團的圖樣標誌。 

DSC_7848

arrow
arrow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