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岩土名為「圓山仔」,士林的漳州人覺得它很像漳州故鄉的名勝「芝山」,因而取名。整個芝山岩被列為二級古蹟,區內有惠濟宮和西隘門兩處三級古蹟。

DSC_4943

 

西元 1853 年發生漳泉械鬥,漳州人為防止敵人侵襲而建南門,下有石馬守護,後日本人建立芝山岩神社時拆除南門舖設百二崁,是當時為參拜神社所修建的參道,今神社已拆改建為圖書館。 從雨農路向芝山岩登山有石階,從前這石階恰好是一百二十階,所以士林的居民都它為『百二崁』。

DSC_4898

 

DSC_4900

 

芝山岩公園考古探坑展示館,考古探坑面積僅六平方公尺,其文化內容的年代確涵蓋從 7,000 年前到 2,000 年前。全台灣只有「芝山岩文化」遺址,是同時具備有六個文化層的地方!

DSC_4908

 

榕樹的纏勒景觀,生命力真是旺盛! 

DSC_4912

 

DSC_4915

 

太陽石傾斜的岩塊上有清晰的裂紋構造,由許多半圓的弧線組成,由裡到外看起來就像一組同心圓的半邊,再由最外圈的弧線向外射出幾道光芒,彷彿是半個太陽。在太陽石正對面,另有一面垂直的岩壁,岩石表面也有一道道的弧線,弧線下方也有數道光芒,紋路與太陽石完全相同,只是凹凸相反,因而有人稱之「太陰石」,太陽石與太陰石原本是合而為一的,應是受到擠壓或碰撞的影響,才由同心圓的圓心開始崩裂,形成這難得一見的地質景觀。

DSC_4918

 

DSC_4920

 

 

 

雨農閱覽室過去是六氏先生墓,亦為日本人神社所在,國民政府遷台後,為紀念當時的情治單位領導人戴笠將軍,取而代之的建築物為雨農閱覽室 (戴笠將軍,其字雨農)。

DSC_4925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六氏事件發生後,為了使招募日籍老師來臺的工作不受影響,日本政府特別強調犧牲奉獻精神的可貴,在芝山岩的大樟樹前,為六氏先生建墓,樹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DSC_4923

 

閱覽室旁有一棵大樟樹,年歲約有三百多歲,三百多公分的胸圍,二十多公尺高,是目前所知台北市最老的老樹。 

DSC_4928

 

DSC_4932

 

DSC_4934

 

大墓公今稱「同歸所」 ,這是林爽文抗清時死難的本地居民及漳泉械鬥時戰死者的合葬大墓。民國十八年重修,有『同歸原有命,一所豈無緣』的對聯,每逢中原普渡會大開大墓公的墓頂,俗稱「開鬼門」方便好兄弟饗宴。

DSC_4935

 

民國前十七年在芝山岩開漳聖王廟內設立「芝山岩學堂」,日本的創校者帶六位日籍老師前來教書,經過這裡時被土匪殺害,日人在芝山岩設神社奉祀,光復後神社被拆,其靈骨移至大墓公旁的現址。 

DSC_4936

 

岩石表面分布著許多圓形和方形的凹洞,研判應是以前人類干欄式房屋建築所遺留的痕跡。 在芝山岩山頂區域的大岩塊上,經常會有間距不等的平行裂痕,或近乎垂直的岩石裂面,這都是岩石受到大地應力作用而造成的,通常有如刀鋒削過,非常規律平整,此現象稱為「節理」。

DSC_4937  

 

DSC_4939

 

惠濟宮建於西元 1751 年,前殿供奉開漳聖王,後殿供奉觀世音及文昌帝君。在墾殖拓荒的年代,開漳聖王是漳州人得以保庇平安、確立血緣關係的守護神。

DSC_4957

 

DSC_4958

 

廟旁的懷古園放置著惠濟宮歷年來改建時拆下的石柱、柱礎、石堵、石碑文等等。 

DSC_4953

 

DSC_4951

 

DSC_4952

 

DSC_4941

 

DSC_4942

 

DSC_4945

 

DSC_4948

 

芝山合約碑記 1805年立約,1849立碑,廟方為了保障權利,特此立碑。目前置於懷古園內,碑面高 116 公分,寬 58.5 公分,厚 10 公分。捐獻廟地當時未立界碑,使捐地者後世子孫以為無此事,而上山伐木,與廟方發生爭執,為澄清且證明有捐地一事,協定設立石碑,以為永久憑證。

DSC_4946

 

DSC_4954

 

DSC_4960

 

 西砲台建置整個台北盆地的立體景觀,站在高處,對準每一個方位,可清楚看見台北盆地下的山勢與現在的建築。

DSC_4982

 

DSC_4983

 

DSC_4984  

 

DSC_4985

 

DSC_4986

 

上面的石頭如蛇開口,下面的石頭像隻青蛙在蛇口邊想逃 (請發揮想像力)。據說在漳泉械鬥時,這條石蛇聽從開漳聖王的命令,守護著西門,蛇頭向外不給敵人入侵。

DSC_4988

 

 西隘門是台北市目前僅存的石造隘門。當時只要守著這個西隘門,泉州人就無法攻上山來。

DSC_4997

 

DSC_4992

 

DSC_4995

 

 

順著西隘門前的長長步道走可見旁邊的十八羅漢雕像,可惜我漏了一半!

DSC_5000

 

DSC_5006

 

DSC_5002

 

DSC_5007

 

DSC_5009

 

DSC_5011

 

DSC_5014

 

DSC_5016

 

DSC_5018

 

 DSC_5022 

 

接近山下的「洞天福地」及「仙水」。「洞天福地」是西元 1873 年就有的漢人題字,主要是指這裡是一塊福地,四字旁有聖水。漳泉械鬥時四百多名漳州人被困在此處,靠飲用此水撐過難關,因而被認為是仙水,當初開漳聖王表示:「洞口雖小,但水源不竭」。民國十四年間仙水再度湧出,各地信士求取仙水回去,據說治病非常靈驗,信眾絡繹不絕,因洞口只容一個茶杯取水,故於民國二十二年左右因人們的貪念把石洞鑿大,但結果卻是仙水枯乾不再湧出。這真是考驗人性,數年後才有微量水再現。 

DSC_5031

 

DSC_5021

 

DSC_5024

 

DSC_5028

 

DSC_5029

 

DSC_5025

 

DSC_5026

 

DSC_5027

 

惠濟宮牌坊入口處就在至誠路一段的地方 

DSC_5034

 

在百二崁下方的對面有石馬及芝山合約碑記。這份當地人所簽署保護山林的重要文獻格外珍貴,今人以此牆壁立,可留給後人參考早年的人是如何重視自然資源。

DSC_5039

 

芝山岩原本有四個隘門,目前就剩西北兩個隘門,西隘門尤其完整,這些隘門是漳泉械鬥時,漳州人為防患攻擊而搭建的城牆。不知這兩座是否象徵被拆下的東南隘門?我找不到任何解說牌。 

DSC_5041

 

發生漳泉械鬥時開漳聖王騎石馬幫助漳州人,導致泉州人屢戰屢敗,於是泉州人聽從道士計謀殺害石馬,派兩石匠趁黑夜跳上石馬,在其背部鑿了十幾個洞,並倒入黑狗血,從此石馬在原地不動也失去了靈性,而道士及石匠們也相繼發病身亡。

2012 芝山岩步道

 

  DSC_5045 

arrow
arrow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