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1677拷貝.jpg  

孔子說:「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論語》 亦即,對孔子而言,把對一個人的怨恨隱藏起來,而在表面上做朋友,是一件令人不恥、不屑的行為。一個人要有所不為,才能夠有所為。 ─── 哲學與人生 〈傅佩榮 著〉

  

在學生時代《論語》裡的語錄是必背的部份,裡面的字我大都認識但年幼無知的我並不了解其中意義,對人生的大道理更是懵懵懂懂。經過 20 年的社會學院後,偶然機緣又看見這句話讓我有很深的體認。

 

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裡我很困惑也很痛苦,看見背後說甲壞話又見其與甲說說笑笑、閒話家常的人,我不了解這意味著什麼,我詢問別人,得到的答案總是:在社會上做人要圓滑點,才不會吃虧!我慢慢地一點點放下堅持,甚至學習閉上眼睛關上耳朵,但對於朋友我還是不能接受這樣的行為模式,因為我不知道朋友到底是喜歡甲,還是埋怨甲?我不知道在朋友面前對甲該有怎樣的態度?我不知道朋友會不會出賣我?這些疑惑讓我精疲力盡,讓我沒辦好好用心對待朋友,所以我總選擇直接跟朋友說:你這樣的行為讓我錯亂,讓我有種精神分裂的感覺。但若朋友依然堅持“圓滑”,我尊重他的選擇,只是我的選擇是離開,因為我也尊重自己的選擇,就算不能當朋友我還是會有基本的尊重,但即使如此我還是不解,為什麼我沒辦法跟世界“和平共處”?為什麼我不能做到所謂的“圓滑”?“圓滑”也許可以輕鬆過日子,我嘗試著讓自己圓滑,但僵硬的表情及結巴的言辭掩蓋不了我的心虛,回家後對自己的四不像更是懊悔不已,我也希望能輕鬆過日子,但幾年下來我真的舉白旗投降,不管是個性使然或是其他原因,最後我做回我自己,聽從心裡的聲音,不再強迫自己了,我想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又怎能希望別人喜歡我?但對於“圓滑”還是沒有答案!?

 

書中也提到丹麥哲學家齊克果 ( Kierkegaard ) 說:把人的生命當做一種在每個剎那之間作抉擇,選擇成為自己的過程。存在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所需要的就是「選擇成為自己」,做一個真誠的人。所謂真誠的人,就是要對自己負責、忠於自己。現在讀到這段話我終於放下多年困惑了,當然還是要自我修煉,否則到處看人不順眼、積怨別人,可是會沒有朋友孤獨到老喔!這就是我們必須不斷閱讀的原因之ㄧ,它可以幫忙解惑,一旦了解癥結所在便能跳脫迷霧繼續往前邁進,屆時將會發現「跨」過去的感覺真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匿怨而友其人 哲學與人生
    全站熱搜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