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aikovsky 譜寫《悲愴》時是全神貫注的,他自己說:『我將整個心靈都放進 Pathetique,我愛它甚過一切,那是無法形容的美麗,這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滿意的作品 。』

 

抑鬱的靈光是音樂家最美的特權,蘊涵著柴科夫斯基各種能說與不能說的壓抑與渴望,《悲愴》Pathetique 低吟只有經歷人生低谷才能迸發出的金黃完熟旋律,沒有百器齊奏的歡樂結尾,呻吟地和其傳奇人生一同悲劇謝幕!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Pathetique' 總長約45分鐘。

 

第一樂章:緩板(Adagio)→ 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奏鳴曲形式。此樂章寫人生在垂死的暮年,回憶從前的青春與愛情。緩板序奏有如烏雲籠罩下的沉重呻吟聲及嘆息聲,暗示全曲的悲愴感與絕望感。第一主題奏出人生的不安與焦躁,第二主題卻殷殷訴說亮麗的人生,發展部對位更是音音血淚!掙扎與奮鬥,為了人生而發展出無窮盡的吶喊,如同人生寫照般的親密,展現其旋律長才的作曲顛峰。淒風苦雨,宛如自迷霧浮現,絕美旋律一路哀吟,竟成驚心動魄的怒濤駭浪。

  

 

第二樂章:優雅的快板(Allegro con grazioso),三部形式。在優美的外表下盡是無奈,聽起來雖是圓舞曲,Tchaikovsky 卻寫成五拍,是根本不能與之起舞的圓舞曲。禁忌慾戀,卻是一步一跌。這不能跳的圓舞曲或許正告訴世人作曲家無法表白的愛情。是一段極為優美具有俄國風情的音樂。

  

 

第三樂章:非常活潑的快板(Allegro molto vivace),二部形式。是一首充滿光輝讓整個樂團盡量炫技的進行曲。音樂澎湃洶湧,氣勢萬馬千軍、熱血沸騰,從詼諧曲轉成進行曲,絕非傳統意義的進行曲。雖是繁弦急管,音樂卻滲著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

  

 

第四樂章:悲傷的緩板(Adagio lamentoso),終樂章。此樂章是首哀歌,是真正的重頭戲,它深沉的吶喊更勝第一樂章,人生最後的喘息,把前樂章所描述的悲愴人生觀作一總結,最後在無力感的籠罩之下走向寂靜的終結。愁雲慘霧、全然死灰絕望,毫無生機可言。Tchaikovsky 的思想深入人生最深奧的部分,把人類所無法避免的苦惱、哀訴、絕望、悲嘆、死亡等命運在慟哭中做結論。他打破交響樂規範的慢板,大起大落的徒然轉折,是作曲家全然絕望的無情紀實。

    

 

一般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都是快板且壯大華麗,但 Tchaikovsky 為了表現此曲哀切的情緒,以慢板為終樂章,不但在效果上極為成功也成為此交響曲形式上的特徵。

Tchaikovsky 在 1893 年夏天寫出的《第六交響曲》,也是他的絕筆之作,同年10月16日由作者在彼得堡親自指揮這部作品的第一次演出,次日,在其弟的建議下將此曲命名為「悲愴」。由此標題可知此交響曲不僅是 Tchaikovsky 個人一生憂鬱哀怨的寫照,也是人類苦悶悲愴情緒的代表。Tchaikovsky 曾經說:「這標題是對所有人提出的」,也就是說「悲愴」乃人類共同的感情,而此作品所表現之悲愴及絕望的人生思想強烈地震憾了人們的心弦。不料,10月21日他意外地感染了霍亂病(跟其母一樣),於10月25日不幸與世長辭。 

arrow
arrow

    方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